睇「Figure 教父」Michael Lau專訪,內容很「貼地」(貼近現實)。他說做創作想成功,不要只是想,不要只是說,而是要做,勤力地去做,然後等機會,為人所賞識,繼而成名成功。 其實一切都是回到原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只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會不計較錢財得失或別人冷嘲,然後埋頭的做,等成名的機會,而他強調等待的過程,並不是一兩年,但無論是多少年,回頭一望,總也有點得著。 回顧過去10年的成功,他認自己有懼怕。他懼怕昔日成功所帶來的,將來會失去;懼怕自己不再可能突破過去的顛峰;懼怕自己從前的拿手好戲為社會厭棄,因為他知道成功,被神化只是一時,不會一世。 而最終他學曉放下,轉型,回到自己的本業:畫畫。因為他知道不可以靠Figure「紅」一世,Figure始終有被潮流離棄的一天。就像生意投資學上的鐵律,不可以專注做一種生意,投資一種金融產品,只有分散投資,試多種新嘗試,這樣才會令自己有路可退。沒有了那樣可維生,至少還有另一樣或其他幾樣。 Michael Lau說的,某程度上,其實就是現代人口中的中年危機。隨著大量人才的出現,職業的壽命只會愈來愈短。為個人增值,學多一種技能,絕對是現代人所需要。 這陣子在工作,在生活圈子,在不同的寫BLOG平台,均見有不少年青人拒絕全職工作,單以寫東西維生,但這樣的收入夠自己成家嗎??老來無業有退休保障嗎??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收入夠應付嗎?? 寫Blog可以為自己在某些圈子或平台帶來人氣或尊重,但只要離開這些「區域」,人氣效應即告失效,神人也要立即「落地」變回凡人,再且,粉絲也會隨著她們閱歷的增長,好惡的轉變而流失。 情況有點似Michael Lau在專訪中提到,成功不是一世,成功是有賞味期,它的效應總會有失效的一天。同樣,當下寫Blog所帶來的小成功是很難維持一世,所以最穩陣的想法是:除了寫東西,自己還有什麼謀生能力。 文字人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