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頭,網上曾經出現過一篇文章 – 《我今年33歲,終於成功靠買匯控退休了!》:故事主人公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只要有穩定的被動收入,就可以達致「財務自由」,毋須再為未來的生活開支而煩惱。這個概念與方向當然是正確的,但真正實施起來又是否如此理想?主角有自住樓,每月股息有一萬以上就真的有足夠儲備直接退休?要達到「財務自由」應該要考慮甚麼因素?除了股息以外,還有哪些被動收入?如何確保自己不需工作又有足夠錢用?何謂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指已不必為未來的生活開支煩惱,隨時可以退休的一種狀況。一般是資產已累積到較大規模,藉以下形式賺取穩定的被動收入:成為生意的利潤分成者(或Sleeping partner),例如股東、債主或業主等購買穩定派息的固定收益工具,例如派息股、債券、REIT或年金產品等買匯控收股息就可以達成「財務自由」?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從未來現金流及資產價格兩方面去分析如何選擇不同的收息工具。以下DarkMoney便節錄了三間有恆常派息的藍籌股(中電控股 – 2 HK、匯豐控股 – 5 HK、港鐵公司 – 66 HK)作例子說明:從未來現金流的角度分析,投資者一般只會考慮股票每股會派多少利息,卻很少會研究該公司背後真正的利潤來源。以三間公司的派息紀錄為例 – 如果只考慮派息,雖然匯豐控股的股息率普遍較其他公司高,但可以發現在不同年份下公司的實質營利落差明顯較高:尤其是在2016年,公司盈利由2015年的$104,802百萬急減至$19,222百萬(營利較上年大減80%),而該年度的派息比率更高達714%(超出100%的派息部份是依賴公司過去的儲備,並非從「持續盈利」中派發)!事實上,公司的派息比率不應該長期維持在100%以上,因為公司在「入不敷支」的情況下,長遠必然會影響未來的股票派息。因此,假如投資者的目標是獲取穩定的被動收入,最好不要選擇盈利模式不穩定的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