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西安的行程結束,黃昏趕上火車前往張掖。尤記得在西安火車站上車前,天色突變,刮起暴風雨,整個火車站的人群都峰湧而至希望能儘快的上火車避雨。最後我只能狼狽的、濕漉漉的趕上車。當時的我覺得自己還未習慣你追我推的文化,但是如果你不快點轉到你想要的月台,就會錯失了一班火車,那就真的很麻煩,所以也不經意的被「同化」了。 最後,逼上了。所以,提醒大家一句,在內地搭火車,一定要提前30分鐘到,因為突發的事真的很多,不然後果真的要自負。 行程路線:西安> 張掖> 嘉峪關> 敦煌> 吐魯蕃> 伊犁> 烏魯木齊 時間:5月下旬至6月初 旅費:約HKD7000(車費、包車、機票、入場費、住宿飲食 ) (筆者有詳細版本的行程包,如有需要,可PM/電郵聯絡交流及取閱) 追蹤我的專頁(Follow me) Facebook專頁:遊玩者Travel Player Instagram:Travel_player 這次我選了比較高級的軟卧,因為車程時間很長,我也想可以睡得好一點。終於經過了13-14個小時,火車一直向西走,轟隆轟隆了一整夜,不到7點就醒來了,一爬出包箱,窗外的景色一頁一頁的金金黃黃的閃過,風景已經變了一片片黃土飛沙。也表示快到了下個目的地---張掖。 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屬河西走廊中段,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所以這裡是必經之路,當中也有很多文化的遺產。接下來會逐一介紹。 這地區的地勢自然地孕育出很多奇怪而令人驚歎的地貌,也是西域宗教文化的重鎮,以下主要分享張掖丹霞地貌、馬蹄寺石窟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掖丹霞地貌(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最初這裡還未被很多旅遊界踏跡,但是自著名內地張藝謀導演的《三槍拍案驚奇》中出現一幕一望無盡的紅色山脈,這拍攝場地就是張掖丹霞地貌。從此,這地方吸引人冒名而來,一睹其風彩。 這裡分了幾個景處,入口買票後,就有遊覽車載著遊客到4個的景區。在一個景區途覽完,就在指定的上車區搭下一班的遊覽車去下一站,所以自己可以預留時間停留。 最好看是第一和第四景區。 建議:在接近黃昏時參觀,丘陵的顏色是最美麗的,但也有人說下雨過後,石上的彩色會更鮮明。 七彩屏 彩色丘陵 為何會在丘陵上出現彩色的紋? 億萬年前,這是一個湖泊,隨著氣候冷暖乾濕以及水域裡氧化還原條件的變化,沉積物中的鐵會形成不同價位的鐵離子,從而使沉積物以及後來的岩石呈現紅、黃、綠、紫、灰、白等不同顏色。這些五彩岩層經地殼運動發生褶皺傾斜,並被抬升至地表,經受風化侵蝕,形成了今天的彩色丘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馬蹄寺石窟群 馬蹄寺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天氣不太好,只能看到部分祁連雪山... 點擊圖片放大 馬蹄寺石窟群始建於五胡十六國時期,最晚持續至清朝年間。馬蹄寺的由來: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 點擊圖片放大 +3 馬蹄寺,以五層二十一窟呈寶塔形開鑿於懸崖峭壁,對千多年前古人的建築技術感到驚歎。依山而開鑿石窟,是一規模很大的石窟群,距今已逾1600年,共7個小石窟群,延綿近三十公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兩窟,總共有七十多窟。 印有經文圖案成串系於繩索上的小旗,在藏語中稱為“隆達”,亦可稱之為「祭馬」、「祿馬」、「經幡」、「祈願幡」。人們較習慣稱它為「風馬旗」,因為「隆」在藏語中是風的意思,「達」是馬的意思。 但寺內受文革時期被人嚴重地破壞。 「三十三天」,據說是佛教詞匯。 點擊圖片放大 +2 通道又高又斜,石級被人行到滑哂,木扶手仲識郁郁下,又一個好危險的設計 其他石窟群 點擊圖片放大 +3 (續:下一篇是嘉峪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