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北京拿轉學信過來找我幫他完成課程的一個學生 ﹣王某。 **轉學信補充:要取得首個潛水員資格是要分別完成三個部份才能領取牌照的1)平靜水域訓練2)開放水域訓練3)知識練習,持有轉學信的學生是已完成了第一及第三部份,教練只需要幫助他們完成第二部份便可以畢業。以上情況大部份都發生在一些內陸地區,因為他們沒有合適的開放水域作下潛訓練,只能在有限深度的泳池作平靜水域訓練及在課堂完成知識練習,再拿著轉學信到其他地方作最後一步訓練。** 正題,王某的要求就是要我幫他完成open water diver,之後再考取 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一如以往,在他填表那天我已經安排好連續四天的“潛”程,頭兩天是OWD的課程,第三,四,五天就是AOWD的課程,而他在AOWD課程中選了五個範疇:夜潛,深潛,水底導航,中性浮力訓練及流放水域訓練。 **AOWD補充:要取得以上牌照要先在其十多個訓練當中選取三個,再加上兩個必修科 ﹣深潛 ﹣水底導航,才能領取牌照。** 大家年齡相約的關係,從第一,二天中,我們很快就成為了朋友。作為教練的我,從事醫護人員的他,我分享著我的潛水經歷,他分享著他的醫護經歷,無所不談,這兩天我倆就在歡樂中順利地完成了他第一個潛水員資格 ﹣OWD。 第三天-深潛及流放水域訓練,往往考牌照的學生總是帶點戰戰兢兢,抱著水底探險,探秘的心情下潛,當發現有趣的魚類就會在水下指手劃腳,用盡方法令你有印象,之後回到水面就一一向你發問。這是初學者心情,很''可愛''的他們, 哈哈。 來到第四天 - 趣事的一天,當天是水底導航及中性浮力的訓練,第一個下潛是中性浮力的訓練,第二個下潛是水底導航。 中性浮力訓練,如其名,教練會在水面預先講述一下在水底會做什麼動作,而且當中又什樣又可以保持中性浮力,其間教練亦會在旁指導。 王某水性很好,對水的掌握程度什高,在訓練中只要略略提點就能慢慢掌握當中要訣,完成幾個練習後,我們還有時間去 Fun Dive 一下,之後才回水面。 回到水面,經過一小時的休息及準備好第二次下潛的東西後,我們就背好裝備,口咬著調節器,踏出船邊,以跨步式跳下水,隨後大家示意OK就開始下潛,因為這次下潛是水底導航訓練,所以我早定了一個大遍的沙底,而外圍就是一片珊瑚礁包圍著的潛點;而當中技巧練習有:距離量度,時間量度,指南針運用,搜尋方法訓練等等。以王某的水性我認為他十拿九穩,轉眼間他就能標準地將頭三個練習做好,剩餘搜尋方法訓練。搜尋方法訓練,是以指南針運用配合距離量度作出個指定範圍的搜尋,例如一個潛水員以三十次打腿為一次單位,再以每次轉九十度角作出轉向,四組打腿及當中三之轉向後,正常地是反回原位的。 好,我在發出開始手勢前已經在教學板中以鉛筆寫上“每次30下打腿”“每次左轉九十度角”,準備,之後我以“OK”手勢問他準備沒有,其後他同樣以“OK”手勢回答我準備好後我就示意他可能出發了。 我以教練''傳統''的姿態扣著雙手,看著打他打腿一,二,三,四,五。。。。。。。。到十多下之後他的身影開始慢慢消失,而我就一邊看著電腦錶計算他大約返回的時間,一邊感受著水底的安靜。口中吐出的氣泡慢慢上升,周邊的魚一條,一群的游過,時間慢慢過去,以當天的能見度來看,再以他之前記載過的打腿次頻,應該不到三分鐘就會看到他的身影,但三分鐘已過,連蛙腳都沒看見,我心想:他是否迷路了呢?!以潛水守則來算:當自己發覺與同伴失散後,便以同樣的深度作出搜尋一分鐘,之後就作安全停留返回水面等待。所以我決定出發尋找他,當然希望他失蹤只是看錯指南針或算錯打腿次數之類,而千萬不要有什麼事情發生,那時我冷靜想想,第一,能見度十分高,差不多見透二十米,第二,周邊水流近乎沒有,第三,做練習時水深不到8米,綜合起來,我作了一個決定,慢慢升水到4米左右,因為能見度很高,我可以看到水底同時又能看到水面,之後就慢慢從他出發的左上方前進,原因是只要他沒有瞎到左右不分的話,我就可以以中途欄截方式看到他。Action,我以一眼關七的視野,上下搜尋;緩慢的呼吸,非盡量不要有太大吐氣聲,以便我留意他可能對我作出的信號;一手拿著我的鐵棒敲著氣瓶,希望藉著發出的聲音令他知道我在附近,一下一下的打腿,時間差不多過了一分鐘,我心想著差不多升上水面看看他是否在等我,我暫停向前,自轉方式的邊轉邊升近水面,盡量看看四周有沒有他的蹤跡,正當我到第二個自轉之際,我看見他慢慢沿路打腿回來,之後我便以剛剛落下潛方式截停他,看看是否有什麼不對勁,不到數秒他亦發現我了,看著我向他的方向游過去,我作出一個“OK”手勢問他是否一切正常。幸好,他也回贈我一個“OK”手勢,但其後他又做了兩個特別的手勢,第一個是以雙手像鳥的翅膀拍翼般,我猜,他應該是想跟我示意“魔鬼魚”吧?!之後就是一個我教他示意“好”/“GOOD”的手勢,手握拳頭,放出母指及尾指左右上上擺動。 天丫!我心想他不會是因為看到魔鬼魚好奇而迷路嗎?! 大家示意沒有問題後,我便檢查他的壓力表剩餘多少氣,不出所料,他大概剩餘40BAR左右,要上水面了。三分鐘安全停留過後,我倆回到水面,除掉面鏡,鬆開呼吸器,這時他半邊的嘴角仍是微微向上翹起,似是回味著什麼, 之後我就問他剛才發生什麼事,他說:「教練你為什麼要我打腿那麼多次丫,我差不多在中途就已經沒氣力了。」我回答:「三十次會有多累呢?剛才距離測試也是三十次吧。」他眼睛睜大著, 邊笑邊問:「三十?不是九十嗎?」我看到他反應後,當時我也有半點懷疑自己有否寫錯,連忙手執看個明白。教學板上大大的“30”把我自己肯定過來,我亦二百分信心地展示我的教學板,回過來他的反應就是,哈哈⋯⋯哈哈⋯⋯我倆都棒腹大笑起來,原來他將教學板上的“30”看錯為“90”,所以他連自己打腿多少次都計算不了,其後就迷路了。錯有錯著,他亦因為迷路而看到一條比人還要大的魔鬼魚,半怒半笑就是這次教學經驗。但老實說, 過程中我一點都不害怕,只要大家相信大家,冷靜思考,分析當時環境,從而作出適當決定就可以了, 做人如是; 潛水如是。 最後,因為30變為90下打腿的關係, 這次訓練只是完成了一半,所以要利用原本後天早上休息的時間多潛一次去完成下半部份,晚上再來一個夜潛。 五天過後,他,兩個潛水資格也都考獲,他的潛水技巧因而大大提升,信心也增加不少,而我倆就因為五天的相處加上那次的有趣經歷,為原本只是教練,學生的關係上增添了一份濃厚不少的友情。 完!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yingkit.cheung FB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aradisediverjason WeChat: cyk_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