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第三次借宿的主人,是一位印度女生Naaz。從她第一次給我回覆借宿請求開始,從她的文字中就能感受到她是一位很熱心腸的女生,每次都給我打長長的回覆,由於我到埗的時間她已經上班,她把巴士站到她家的路線給我描述得一清二楚,她媽媽還刻意延遲出門時間在家等候我。抵埗後和她媽媽交談時才得知,原來Naaz是一位需要依靠拐仗走路的女生。 Naaz今年36歲,生長在一個醫生世家,除了媽媽是家庭主婦外,爸爸是眼科醫生,哥哥是骨科醫生,她現在在政府醫院工作,妹妹現在仍在唸醫科。 Naaz十五歲得病,患了脊椎腫瘤。從前她是一個很活躍的人,還會打籃球。突然患病令她花了一整年時間住在醫院,甚麼事情都需要依靠別人,好像在身邊不遠處拿東西那麼簡單的事情,或是上厠所,都需要向別人請求幫忙。她會問自己為甚麼在自己身上發生這種事情呢?患病影響了她的自我,但同時間令她更認識自己,開始找尋人生的意義。 在醫院接受了四五個月的療程後,她又花了八九個月在療養院,在那裏她認識了一位孟加拉女孩Judy。Judy來自一個很窮困的家庭,本來她的手臂近膊頭處關節有小問題,令她高低膊,她只需做一個小手術放一支金屬棒入關節處而已。但結果手術失誤,金屬棒弄到她的頸椎,令她頸椎以下身體全身癱瘓,只能長期臥在床上。接受了五六年的治療,家人把全家值錢的東西都花光了,但Judy仍然是一個樂觀的女孩。Naaz相比之下,只是失去了一支腿的活動能力,已經算是很幸運。 花了一年時間在醫院和療養院後,Naaz回家後又花了一年時間在家療養、做物理治療。為了準備重新上學,她還要在家中自修。不過,那是她生命中的轉捩點,她開始不再著重太多物資上的東西,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她真正認識自己,覺得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Naaz小時候已看見爸爸的行善。她爸爸一直想在農村地區服務貧苦大眾,於是在一個小村莊開設了他的普通科門診連眼科診所。村民們負擔不起診金,便把家裏最好的食物都帶來,家裏飼養的雞隻、雞蛋、田裏種的香蕉蔬菜等,假如她爸爸覺得那些食物對村民來說也太貴重了,他寧願甚麼也不收。他從不主動向人家收診金,三四十年前開始到現在都仍然是這樣,無條件的付出,不冀求特別的回報。當然,專業人士或者有錢人來看診的話,他會照樣收診金。 從爸爸對行醫的模範作風,Naaz自少便覺得行醫應該是幫助有需要的人。可是,當她真的到醫學院唸醫科時,她卻看到不一樣的事情。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是這樣想,他們會認為醫生是一種名譽、是一種成就,很多醫生選擇開一些貴價專利藥以賺取佣金;又或是到外國行醫,因為能賺更多的錢。他們覺得讀醫科要唸七年書,那麼辛苦當然要有所回報,所以先考慮自己的利益是天經地義的事。Naaz看見整個國家醫療制度的腐敗,在印度明明有很多貧苦大眾需要服務,為甚麼要跑到外國呢?人家外國的醫療保障那麼好,已經有醫療保險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了。 不過,當Naaz認識了她的美籍丈夫後,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原來在發達國家,也有一群貧苦大眾是買不起醫療保險的,每個國家也有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需要。於是,Naaz有了新的想法,就是到「無國界醫生」工作,她可以到不同地方幫助最貧困最需要醫生的人。她現在的計劃是快點拿到美國護照,搬到美國和丈夫一起生活和工作五六年。這是令她的醫生資歷更被認可,為她將來能到「無國界醫生」工作鋪路。 現在,她和美藉丈夫分隔兩地,只能每三四個月見一次面,花兩個星期一起去旅行。她很喜歡旅行,因為旅行的時候能夠遇見很多有善的人,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生活故事。曾經,她像一般遊客一樣走馬看花,但發覺把時間浪費在交通上太不化算了。所以現在她希望能夠在不同國家停留下來工作生活,了解那個地方,聽人們分享不同事情不同看法,知道事情的不同層面,擴濶自己的眼界,所以到「無國界醫生」工作是她的夢想,到貧困地區,體驗當地文化。 原來一開始Naaz在大學是唸動物學,那時候她時常生病,但她想做些事情,不想只待在家裏,離她家最近的大學最好的就是這門學系。之後她還唸過臨床心理學,了解人的心理。後來拿到了奬學金,到政府開辦的醫學院唸醫科。別人花七年時間,她卻花了八年才畢業。現在她在政府的醫院工作,因為那裏有最貧困的人,她希望能服務貧苦大眾,跟她爸爸一樣,不求回報,無條件地幫助別人。 現在的生活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的。Naaz在醫學院唸書和工作,但讀書太辛苦了,身體捱不住,時常生病,有時候她也會覺得很掙扎,有點抑鬱,為甚麼身體健康和她想做的事不能共存呢?Naaz甚至也曾想過放棄唸醫科,因為她的殘疾令她做事比人慢,同樣的事情,因為需要依靠拐仗走動,拿東西那樣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很費時。有些同學會因此覺得不滿,七年並不是短的時間,幸好,有些同學很好,明白她的處境,願意配合她的需要。 丈夫Ken就像是Naaz生命中的支柱,ken擁有的就是她所缺乏的。他很有耐性,時常提點她不要忘記她的夢想,每次有掙扎時,丈夫都會提醒她這一切都是實現夢想的過程而已。他們會去旅行,從壓力中暫時休息一下,他們會分享彼此的經歷和故事,讓她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一切都是短暫過度期而已。在路上她會遇見各種難能可貴的人,甚至陌生人都支持自己,叫她不要放棄,因為想要的東西一定要經過掙扎才能得到的。 直至現在,Naaz的健康情況仍然是時好時壞。每當休息不夠,尤其在醫院上班需要輪班十二小時,早上八時至晚上八時,否則就是晚上八時至早上八時,有時坐太久,姿勢令她的脊椎時常受壓,令她痛楚增加,甚至突然昏迷。需然很疲累,但Naaz知道她要堅持下去,尤其很感恩家庭對她的支持。 Naaz希望能成為一個好醫生,她分享了一句她最愛的座佑銘,是來自美國前總統林肯: 「雖然我走得很慢,但我不會走回頭路」 關於夢想,Naaz說:「你必須追夢,才會知道自己可以到那裏,沒有東西可以阻礙你,要做大夢想。做自己,不要為了滿足別人而做一個別人期望的人。要活得快樂,要敢於去追夢。」 Naaz送出了一條非洲肯亞的膠珠手鏈,是來自Masai部落的,是一條友誼手鏈,把惡魔阻隔開,把相同興趣的人連繫起來,現在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細,人們走得越來越近了。 25/03/2014 寫於Sri Premananda Ashram的宿舍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chivaye Dreams 中東空姐 繼續流浪+尋夢去 https://www.facebook.com/ochivaye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