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眼症是一種淚液和眼表疾病。近年來,幹眼症的發病呈上升趨勢,眼科就診人數也越來越多,據統計,約有17%的人患有幹眼症。 眼睛表面,有液體保護層 人的眼睛表面,有一層液體,叫做淚膜。淚膜有三層,從外到內依次是脂質層、水層、黏液層,它們覆蓋在眼睛表面,起潤滑和保濕的作用,還能為眼表組織提供營養。 我們每次眨眼,都會在眼睛表面形成新的液體層,以維持淚膜的完整。如果一直不眨眼,任由淚膜中的液體蒸發,眼表就會失去保護層,我們也會覺得眼睛酸澀。 通常情況下,淚膜的完整性可以維持15-45秒,高於我們放鬆狀態下每分鐘10-15次的眨眼頻率。但幹眼症患者新形成的淚膜往往不穩定,很快就破裂,因此,他們需要更多次的眨眼來維持淚膜的完整性。 很多原因會使得淚膜液體分泌減少或蒸發增多,如果淚膜穩定性因此下降,就很有可能引發幹眼症。 幹眼症患者除了眼睛幹以外,通常還有一系列其他症狀: 對光敏感,早上起床的時候會有些睜不開眼; 常覺得眼皮很重或是眼睛裏有東西; 眼睛會有發紅的現象或是灼燒感; 眼睛很容易疲勞,還會出現模糊,學習工作會難以集中精力; 迎風容易流淚。 迎風急性流出的液體,與通常的淚膜液體相比成分不平衡,不能很好地緩解乾燥症狀。幹眼症一般不會致盲,但卻能明顯降低生活品質,長期的眼幹也容易發展為幹眼症,因此需要重視起來。這些因素,會增加幹眼症患病風險 幹眼症的病因比較複雜,相關發病機制也尚未完全明確,但人群研究證實以下因素會增加幹眼症的患病風險。 年齡:幹眼症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大,淚液的分泌功能會逐漸減弱。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和角膜接觸鏡的普及,年輕患者越來越多。 性別:女性更容易患幹眼症。懷孕、使用避孕藥以及更年期的女性,幹眼症狀會由於激素變化加重。 工作和生活環境:長期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或是粉塵環境中,以及經常從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比如經常使用電腦,可加速淚液蒸發引起幹眼。 長時間用藥:幹眼症是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比如降壓藥物和抗抑鬱藥物等。此外,一些含有防腐劑成分的眼藥水,可導致淚液分泌減少,如果不遵照說明,隨意增加用藥量或延長用藥時間,不僅不能緩解幹眼症狀,反而會使病情加重。 其他眼部疾病的後遺症:例如沙眼、感染性結膜炎等疾病,可能會導致淚腺閉鎖,引起眼部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