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療 迄今為止,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仍以手術治療為惟一手段。 長期堅持內服中藥杞菊地黃丸(成藥)、駐景丸(成藥)等具有一定作用。 (二)預後 視網膜脫離範圍越小、裂孔數越少、裂孔面積越小、玻璃體膜形成程度越輕,手術成功率也越大。反之則小。術前或術中未能找到裂孔、玻璃體與視網膜有廣泛粘連術中未能給予解除、病理性近視視網膜與玻璃體均有嚴重退行性變性、高年患者,手術成功率小。先天性脈絡膜缺損成功的機會也少。脫離時間在2個月之內的成功率高,時間拖得越長,成功率也就越低。 手術之成敗以視網膜是否複位為標準。但視網膜複位,並不一定有相應的視功能恢復。例如病程超過6個月的陳舊性脫離,因感光細胞已發生不可逆性損害,即使視網膜術後得到複位,視功能亦不能改善,視野的絕對性缺損依然存在。中心視力的預後,主要因黃斑中心凹是否受害(脫離、囊樣水腫、囊樣變性、星芒狀固定皺褶等)及受損害時間的長短而異。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能自行複位者非常少見。原脫離區內或其邊緣(脫離與未脫離視網膜的交界處)出現黃白色線條,線條位於神經上皮層之下,視網膜血管跨越其上,稱為線狀視網膜病變。此種線條可能是神經上皮層下纖維蛋白液體機化的結果。自行複位區內有時還能見到色素斑及脫色斑。該區的整個色澤也和未脫離區不同。由於自行複位均在脫離後經過了一個較長時期,所以與該區相應的視野缺損不可能恢復。如果線條橫跨黃斑,則中心視力永久性損害多焦點視網膜電圖(mERG)可以顯示視網膜脫離範圍及手術前後視網膜功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