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其軸突發生病變,致使視神經全部變細的一種形成學改變,為病理學通用的名詞,一般發生於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細胞軸突。 視神經萎縮中醫稱之為青盲,青盲是指眼外觀端好,而視力漸降至盲無所見的眼病。病名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其後文獻多有記載,但以《證治準繩·七竅門》為詳,相當於西醫學之視神經萎縮。本病可從青風內障、視瞻昏渺、高風內障等多種瞳神疾病演變而來,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頭眼部外傷引起。 眼底出血中醫治療方法有: 1.眼針治療 源於古代五輪八廓學說,用後天八卦將眼睛分八區,內連五臟六腑,外查形色絲絡,診察病人的疾病和機體的情況。根據《內經》“觀眼察病”和《證治準繩》對眼的臟腑劃分為理論,以眼與經絡、臟腑內在聯繫為基礎,在眼眶周圍特定穴區針刺,通過對病人的反復觀察和治療實踐,形成一種微針治療。 2.藥物離子導入 治療是通過直流電的作用,使帶有電荷的藥物離子不經血液迴圈直接透入人體內,在組織內保持較高濃度和較久時間,這對於因血-房水屏障存在而使藥物不易達到治療濃度的眼內組織來說,有積極意義。達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退翳明目及消炎、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等作用。 3.雷電經絡治療儀 以現代(生物電共振)技術治病的理論為基礎,該設備創新的應用負電流,超低頻,高強度結合傳統的中醫理論為一體,運用電極流動手法而精心總結創立的一種新的醫療技術。治療時根據病人病情結合舌苔脈象,循經選擇穴位,可以促進氣血流動,調整人體的臟腑功能,調節陰陽平衡。是人體器官達到健康狀態。臨床對治療各種眼科慢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視神經萎縮可以中醫辨證治療,中醫通過辨證施治為主要的原則,改善眼底迴圈、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抗炎解毒、軟化血管等功能,修復受損的血管壁,改善視網膜血管暢通性,一方面給予營養物質以滋養,另一方面祛瘀生新,改善眼部組織,促進眼疾病變吸收,恢復視力,改善視野,提高眼睛明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