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膜結石 眼結石是在外眼部慢性發炎(這常和過敏性反應有關)時,結膜表皮受到剌激而快速增生及腺體的改變,這些脫落的細胞碎片混合著黏液的分泌物,往下形成小凹,聚集在上皮細胞底下的固有層,就形成黃白色小點,就是結膜結石。 視神經炎 視神經發炎的情形叫視神經炎。有許多原因可引起視神經炎,如: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病毒)、多發神經硬化症、梅毒……等。 視神經炎通常急性發生,而有以下的症狀: 1、一眼或兩眼視力模糊,尤其在運動或洗熱水澡以後。 2、視力變昏暗,好像燈光調弱一般。 3、物體的顏色看起來變得陰暗褪色。 4、眼球後方可能會有疼痛的感覺,特別是眼球轉動時。 視神經炎檢查: 視神經炎,若以眼底鏡檢查視神經乳頭,則可以見到“乳頭水腫”。 色覺檢查時,可發現患眼的顏色分辨力減弱。 以視野計檢查,則可見“中心暗點”。 患眼的瞳孔對光的反應,也會呈現異常的現象。 若以眼用超音波、磁振攝影或電氣生理檢查,有時可以發現視神經病灶的部位。 先天性的色盲 其遺傳的形式包括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性聯隱性遺傳,但有一半的人是偶發的案例,並無明顯的家族史。其中最常見的一類疾病稱為色素性視網膜炎,至今對於此病還無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避免紫外線的照射,以及平常注意攝取維生素A、C、E,如紅蘿蔔、魚、蔬菜、水果以及堅果類食物,或許可以減緩視力減退的速度。若色素性視網膜炎的患者合併有嚴重的白內障,視力會加遽惡化,這時若接受白內障的手術,可以使僅存的視網膜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後天性的色盲 造成的原因,有可能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肝、膽、胰方面的疾病,會阻礙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如果因此造成明顯的維生素A缺乏,夜盲症就會產生,其原因在於維生素A是構成感光細胞色素最主要的原料,治療的方式就是適量的補充維生素A,並且要一併治療全身性疾病,才是根本治療之道。後天性的夜盲症,造成的原因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多。主要是糖尿病引起血液迴圈障礙,導致視網膜感光及色素細胞退化所致,預防的方式,就是盡可能將空腹的血糖值維持在一百八十以下,如此可以減少一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的機會。 青光眼 青光眼是眼球裏面的壓力升高,壓迫到視神經,使其受損死亡,而造成的視力喪失。青光眼就是過多的水,堆積在眼睛裏面,造成眼壓升高。 為什麼會有過多的水呢?一是水生產過剩,造成開放性青光眼;另一種是排水系統阻塞,造成壓力突然上升,這就是閉鎖性青光眼,其症狀兩者完全不同。 沙眼 沙眼是一種由病毒所引起的慢性傳染性角結膜炎,在眼瞼結膜處形成顆粒狀的濾泡,外觀粗糙,因而稱之沙眼。 急性結膜炎 此病常於春夏季流行,主要是因病毒感染引起。若家人罹患此病,宜獨自使用一套衛浴設備,避免傳染。流行期間,要隨時洗手並避免觸摸眼部。急性結膜炎常造成結膜表面破皮,點藥時常有疼痛感,是正常現象,請勿因痛而停藥。若有白色薄膜蓋在結膜表面即偽膜,必須儘早刮除,以免日後結疤造成後遺症。 慢性結膜炎 近年空氣污染嚴重,慢性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劇增,患者往往在藥房購買眼藥水自行點用。便因此長期接受了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而不自知。常使用類固醇眼藥水有少數人一直到了視力與所見範圍變差,經求醫後才發現因此得到青光眼。 類固醇在醫學上的用途很廣,但若使用不當或過於濫用,易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對眼睛的嚴重後果即為誘發青光眼,導致視神經傷害,並非所有的人接受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都會得到青光眼,一般與患者本身是否為“對類固醇高反應群”有關。長期治療慢性結膜炎患者,若有眼睛悶脹或視力模糊情形,宜提醒醫師測量眼壓,以確定是否已誘發青光眼。 白眼 “白眼”是紅眼以外的一般眼疾,外觀很正常,結膜乾乾淨淨,問題主要發生在後眼部,如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剝離、玻璃體出血等,沒有傳染性,眼球少有充血泛紅之狀況。 飛蚊症 所謂飛蚊症是指在視野中出現不同形狀的黑點、黑線、或簾狀物,為移動性。當病患不注意時,會不知覺其存在,但當要故意去找尋它時,便會出現。其真正之原因為存在於玻璃體中的膠質黏結物或細胞碎屑,投影於視網膜上而形成。一般人40歲以後,由於玻璃體開始退化,而出現細微的凝結物,此外近視眼,白內障手術之後,眼內發炎也會形成此飛蚊現象。 大部份之飛蚊症為良性之症狀,只有少數因退化之玻璃體被牽動造成視網膜之裂開,此時便有可能形成網膜剝離。因此若你有飛蚊症,不妨前往眼科醫院就診,若非與視網膜病變有關,就必須調整心態,適應其存在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