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可按病因、發病年齡、晶體混濁形態、部位、程度等進行不同的分類。根據病因可分為先天性、老年性(年齡相關性)、外傷性、藥物及中毒性、代謝性、併發性、後發性及輻射性等;按發病的年齡可分為先天性白內障、後天獲得性白內障;按晶狀體混濁形態可分為點狀白內障、冠狀白內障、板層狀白內障等;按晶狀體混濁部位可分為皮質性白內障、核性白內障、囊下性白內障等;根據晶狀體混濁程度可分為未熟期、腫脹期、成熟期、過熟期。 ⑴視力下降:這是各種白內障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症狀,是大多數白內障患者就診的主訴。早期白內障引起的視力障礙與晶狀體混濁部位及密度有密切關係,一般發生在後極部或核部的混濁即使面積很小、程度較輕也可以嚴重影響視力,在強光照射下,瞳孔收縮,進入眼內的光線減少,視力反而不如弱光下。周邊部晶狀體的輕度混濁可以不影響視力。 ⑵眼前暗影:敏感的病人在早期就可以感覺到視物時眼前有暗影隨眼球移動,當眼球停止轉動後暗影也即刻停止不動。 ⑶屈光改變:核性白內障因晶狀體核屈光指數增加,晶狀體屈折力增強,可以出現核性近視,原有的老視減輕,患者感到突然看近有進步,甚至不需要再配戴原有的老花鏡。 ⑷對比敏感度下降:表現為高空間頻率上的對比敏感度下降明顯。 ⑸視物變形和眩光:是由於晶狀體混濁時進入眼內的光線散射所致。 ⑹單眼複視或多視:晶狀體內混濁或水隙形成,晶狀體內各部分的屈光力不均勻,產生類似棱鏡的作用,從而表現為單眼複視或多視。 ⑺色覺改變以及不同程度的視野缺損:混濁的晶狀體對光譜中位於藍光端的光線吸收增強,使患者對這些光的色覺敏感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