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發現有些孩子看人時總喜歡歪著腦袋,看書看電視也總是一只眼注視,另一只眼偏斜,無論父母怎麼講,孩子歪著腦袋看人的毛病就是改不了。這個時候就要小心是不是孩子患上了斜弱視?發現孩子眼睛的異常時及時帶孩子到院檢查,防患於未然。 眼科醫學上我們最為常見的斜視類型是分為內斜視、外斜視,還有其他類型的斜視。內斜視就是通俗地講的 “對眼”、“鬥雞眼”。斜視就是眼球的位置不正,用醫學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眼的視軸發生偏斜,並且不能為雙眼的融合機能所克服。正常人眼的活動主要靠大腦神經支配,使眼球牽引運動協調和各方向視軸平行。然而, 有些小兒的一只眼會向內、外、上或下偏斜而不平行, 形成斜視,斜視是眼科常見的疾病,也是妨礙兒童視覺發育的常見眼病之一。 斜視最直接的是影響外觀,這也是促使大部分斜視患者過來就醫的主要原因。但斜視的危害遠不止於此,小兒斜視,由於雙眼得不到協調工作的機會,雙眼單視功能得不到發育,進而不能產生良好的立體視覺。立體視覺是我們人類具有的高級視功能,是我們從事精細工作的先決條件之一,如果沒有了這種立體視覺,那麼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其次,由於斜視患者的偏斜眼受到大腦的抑制且長期不使用,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斜位眼的視功能的發育,這也就是為何大多數斜視兒也會同時患上弱視的原因,〔這種眼睛即使日後戴上合適的眼鏡也是無法使視力達到正常的〕。而一些麻痹性斜視兒,常因複視(即一個物體看成兩個,兩個看成四個)而採取一定的頭位比如歪頭、側臉等代償頭位來消除複視,長期以往,將影響到兒童的骨骼發育。 此外,斜視患兒在同別人交流時,因眼睛不能正視對方而可能被人誤以為不夠真誠,其實這是因為斜視患兒想要看清物體就得採取相應的代償頭位,但這些特殊的眼神眼位, 常讓人誤以為其“高傲”、看不起別人,這些代償頭位嚴重地影響了人際關係, 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嚴重者可導致行為異常。 所以,斜視患者或患者家長請不要抱有任何僥倖的心理,應儘早到醫院去請專業的醫生檢查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矯正。有相關報導,如果早期發現,再給予正確矯正的話,80-90%的弱視兒童可以恢復正常的視力,如果延誤治療,則將終生低視力。那麼,如何才能算是“早”呢?現在普遍認為, 雙眼視覺立體視功能發育的敏感期從出生後數月開始一直延續到6歲左右,其中1-3歲是關鍵時期,超過8歲才治療的話,視力矯正效果差。 那麼,家長如何才能做到“早發現”呢?希瑪眼科中心表示,這點也不難做到,家長平時應觀察孩子看東西時是否有一些異樣的舉動,如歪頭看東西、斜眼看人、看書看電視靠得很近、閱讀做題易串行等,另外,還有一些患有斜視但沒有明顯症狀的人,需要到醫院去檢查才能被發現,所以家長最好能每半年帶孩子到醫院去做一次視力檢查。 在治療上,首先考慮堅持佩戴眼鏡矯正,遮蓋治療及視軸矯形運動等非手術的物理療法,手術往往是考慮的最後一步。根據孩子的檢查數據醫生可設計出適合矯正孩子斜視的方案,有部分孩子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僅需經過物理療法即可矯正斜視眼。但是因一些孩子的情況比較特殊,斜視角度較大,則可能需要採取手術的方式才能矯正。 希瑪眼科中心稱,兒童斜視的黃金治療時期很關鍵,在兒童時期治療可以矯正斜視眼並建立起立體視覺功能。而如果成人之火再治療斜視則僅能起到一個改善外觀的作用,造成一生視覺功能缺失,無法從事一些精密工作,對個人的職業發展及前途是有很大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