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怎麼治療,青光眼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中醫認為眼與經絡聯繫多廣,勝過其他五官九竅。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皆說明眼目與經絡直接關聯,並以此和臟腑相溝通。 中醫“五輪五臟”的治療青光眼原理 中醫五輪五臟以祖國傳統醫學之五輪學說為基礎,運用現代醫學檢查手段,結合臟腑、經絡、八綱、病因、氣血津液等若干辨證方法,審證求因、審因論治,五輪五臟相結合。以五輪為綱,五臟為本,從疾病的病因病機出發,以五臟虛實寒熱立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熱則清之,寒則溫之,辨證論治。 在青光眼的臨床治療中,中醫的五輪五臟注重五輪與五臟的緊密結合,風輪目疾,多從肝治,治以平肝、瀉肝、柔肝、補肝之法以明目。血輪目疾,以心為主,治以補血、養血、涼血、止血、清心瀉火明目之品。肉輪目疾,以脾虛胃弱為主,治以健脾利水、消痰散結、益氣升陽、健運脾胃之法。氣輪目疾,其病在肺。病機多為冷熱不調、肺不生水、火無水制、房勞過度、憂思積慮、腎水不足或腎陽虛衰所致。同時,由於病變的多樣性、複雜性,一輪病變可能是多個臟腑共同作用的結果,同一種疾病也可能引起多個輪髒的病變,故在臨證治療時,我們注重從多個臟腑出發,既注重五輪的變化,也不忘與五臟及五行相結合,辨病辨證,綜合治療疾病。 中醫的五輪學說對臨床辨證確具一定指導意義,故由宋至今,醫家運用比較普遍。然而,五輪辨證也有其明顯的局限性,如白睛發黃,病位雖在氣輪,卻非肺之為病,乃由脾胃濕熱,交蒸肝膽,膽汁外溢所致。在臨證時既要詳查眼之五輪,又不可拘泥於五輪,而應注意從整體出發,四診合參,將局部辨證與全身辨證綜合起來,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方案。 青光眼患者要注意飲食 飲食護理在青光眼的治療中非常重要,正所謂:‘三分治療七分調補’,合理的飲食,可起到與藥物相互促進的作用。脾運化水穀,為生化之源,正如《內經》中所講:“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而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司不能歸明於同矣”,故飲食上強調以補益脾氣為主,多食紅棗、苡仁,山藥、黨參、黃芪等。 青光眼患者要注意調節情志 青光眼患者要注意自己情志的調節,情志不暢對眼病的治療有很大的危害,《醫學入門》載:“內傷七情,暴喜動心、不能主血。暴怒傷肝、不能藏血,積憂傷肺、過思傷脾、失志傷腎、皆能動血”。說明情志失節、臟腑功能失調,僅靠藥物治療是難以圓滿奏效的。總之,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逐步樹立治療眼病的信心,這樣才能加快眼病的恢復和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