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藝術家自五、六十年代,經多位典堂畫家如齊白石、吳冠中、徐悲鴻等,為國際視野提供新的焦點的同時,亦為華人藝術家在國際藝術圈確立了獨特位置。而當代華人藝術家亦人材輩出,延續當年各大師在藝術圈所帶來的目光。 為令廣大華人藝文愛好者能一次過欣賞近代及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參與藝術創作,紫荊文化集團帶來首屆大型文化藝術活動 - 「藝文香港」,於今個月16日至19日一連4天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予公眾免費參與。 首屆「藝文香港」由「現當代中國藝術家名品展」、「國際藝術論壇」及「西泠學堂」3部份所構成,透過一系列活動闡述是次主題「古今對話 中西互鑒」。活動重點「現當代中國藝術家名品展」將匯聚6位中國藝術先驅 (齊白石、吳冠中、徐悲鴻、陳樹人、傅抱石及林風眠) 的經典巨作及8位知名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全新力作及著名代表作。 「現當代中國藝術家名品展」分別設立「大師作品展區」及「當代藝術展區」兩大展區,展區內展出6位現代藝術大師經典巨作及8位知名當代中國藝術家,近40幅的全新力作及重要作品。 「大師作品展區」展出齊白石、吳冠中、徐悲鴻、陳樹人、傅抱石及林風眠等6位中國近現代藝術國寶級先驅的標誌性作品。重點畫作有徐悲鴻畫竹、石,齊白石補梅的共同創作作品「梅竹」。而亦有展出「新山水畫」代表人物傅抱石以其開創「抱石皴」技法創作的「山水」。另外有吳冠中的作品「冬雪」、林風眠的彩墨作品「花卉」、「嶺南三傑」之一的陳樹人所創作的「松雀圖」等。 而多名當代藝術家,包括林天行、郝量、梁遠葦、劉建華、王天德、謝曉澤、張恩利及章燕紫等共8位海內外知名藝術家將聯合參展。大部分藝術品是圍繞本次展覽主題全新創作而成,部分更為首次亮相。作品透過獨特鮮明的風格,運用繪畫、影像和裝置等藝術表現形式,以展現他們對於「古今對話 中西互鑒」主題的深入思考與藝術表達,充分詮釋出傳統藝術的當代性、與當代社會的關聯性,以及中國藝術在文化潮流中的獨特性。展覽另一部分「國際藝術論壇」將以「藝通中外 文貫古今」為主題,邀請包括香港M+希克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皮力、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上海博物館原館長楊志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海事博物館總監肖猷思、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古物古蹟)蕭麗娟、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考古)馬文光、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考古鄒興華等重量級嘉賓,圍繞傳統與中國當代藝術、博物館在中西文明溝通中的地位和作用、香港文化藝術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向、香港考古的當代意義等話題展開對話,從資源、品牌、活動等方面推動香港與內地、中國與海外的藝術交流。而作為推動中國傳統藝術當代發展的「西泠學堂」,開設了首屆藝文香港「西泠盃」全港青少年書畫篆創作比賽,邀請全港中小學生以「弘揚中華文化、慶祝香港回歸」主題創作藝術作品,學生展現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美學涵養。比賽結果經已出爐,頒獎典禮將於11月19日於「藝文香港」活動現場壓軸舉行。「西泠學堂」亦特意將書畫篆工作坊和大師班搬到「藝文香港」活動現場,展覽期間將邀請多位香港書畫名家現場展示及教授水墨畫、水彩畫、書法、篆刻等,為現場觀眾提供一個近距離欣賞並親自參與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