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美術館同場舉辦「那地方:鄧凝姿采風」及「那時代:香港當代陶藝」兩展覽,展出香港著名女畫家鄧凝姿的作品,以及香港當代陶藝協會26位會員的近作,展期由2021年4月30日至7月10日。 「那地方:鄧凝姿采風」共展出30幅繪畫,其中12幅命名為「那地方」是最新系列的作品,於2020年疫情期間創作。鄧氏因社會的不安氣氛,導致她參考古人在傳統山水畫中對理想世界的追求。畫裏面往往是一片廣闊無人的天地,但偶有道路、橋樑等熟悉的城市景觀,讓觀眾自行去聯想他們所嚮往的居住地方。鄧氏巧妙地融合中西的繪畫媒介,在畫布上以墨線勾勒山形林木,另用塑膠彩塗抹不同色塊,併合成層次豐富的山水景致,創作出富國畫味道的西畫。 另一部分展品則是鄧氏以攝影圖像轉化為繪畫的創作。她利用投影機,把在街上所拍攝的行人影像投射到畫布上臨摹,使畫面上出現寫實人物置於塗鴉式的奇幻環境中,形成錯配的空間,饒有趣味。 「那時代:香港當代陶藝」由美術館與香港當代陶藝協會聯合策劃,展出協會26位會員共38組作品,當中大部份是特意為這展覽而創作的。參展者是活躍香港陶藝界的藝術家,包括陳思光、李梓良、梁冠明、李慧嫻、及黃美莉等。他們各以一件中國古物或工藝品為創作靈感,藉作品記載他們對中國傳統工藝的承傳與當代演繹。 例如趙素蘭的作品「古箋新賦」,她以青花和彩料將明代「十竹齋箋譜」的圖案繪於瓷碟上,猶如畫在宣紙上的質感。馬可尼則參考北宋蓮花瓣白瓷罐的設計,製作出一套名為「茶珍」的塗金白瓷茶具,她運用傳統的技法去展現新的創造力。嚴惠蕙的創作靈感則來自宋代的磨喝樂瓷偶和有關曼德拉草藥的西方傳說,所以她的作品「港版曼德拉磨喝樂」充分帶出東西文化交匯的特色。 一新美術館位於香港九龍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開放時間為星期二至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日、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館。免費入場,歡迎參觀。 關於鄧凝姿鄧凝姿,香港藝術家,同時參與教育、策展及寫作工作。鄧氏先後獲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學士學位及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曾舉辦超過二十個個展,並參與海內外不少聯展,獲多個榮譽和獎項,例如高美慶教授藝術發展基金(2021)、香港英國文化協會的當代人物(2008)、市政局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獎(1996)。鄧氏亦曾參與多個交流計劃,如由韓國慶州市及慶北新聞社合辦的香港藝術家交流計劃(2017)、港知專設計學院訪問學人(2016-17)、匈牙利布達佩斯Art Quarter Budapest藝術駐留計劃(2015)等。 關於香港當代陶藝協會香港當代陶藝協會於1992年由七位香港陶藝家創立,現時有四十名會員,為香港首個最具代表性的陶藝家組織。作為非牟利機構,協會目的是致力推動本土陶藝的發展,其會員均是香港資深和活躍的陶瓷藝術家。現屆會長為陳思光,是香港藝術學院及香港浸會大學的兼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