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坊間出現了不少揭露教育界管理層惡行的文章及短片,作者大多是知情地不平則嗚,或者是親身經歷的人,他們一直忍氣吞聲,如今終於可乘時而起,大吐苦水,但內容大多對同工有反思作用的,是正面的。 校長一向有受尊重的身份,何解有部分逐漸成為被同工厭惡的對象呢? 當中或許有憤怒、悲慘的故事吧! 而事實上,身邊朋友的被侮辱事件屢見不鮮,否則怎會有不少由滿腔熱血到意興闌珊的好老師離職呢。 認識一位校長,她温文爾雅,談吐大方,利用虔誠教徒的身分建立良好形象。此外,她的語文分析及寫作能力很出色,每次總能替學校寫好美輪美奐的報告,並把相關文件整理得體,呈交當局,為學校取得極高的評價。 但她的弱項是不擅於管理技巧,欺善怕惡,不敢阻止管理階層欺壓下級,甚至包庇惡行,助紂為虐,而且特別偏袒男同事呢。她更不懂跟下屬溝通,逃避人事問題,不會以由衷的說話來個別安撫當事人,反而在沒有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的情況下,以「白紙黑字」招開會議來証明自己已處理事件,硬要與會者遵守荒謬的列點。這往往令受害人更難受,而滋事者就因此沾沾自喜。她這樣做只會把事件鬧大,引發更多的仇恨與對立。有時,她亦愛裝作忘記事件,逃避責任。 再者,她最大的問題是無心辦學,所立制度不切實際,好大喜功,對師生、對教育沒有積極的幫助。還有,她的家庭本身是做生意的,便拉攏學校裏的得力秘書,收納到家人公司去工作。誠然,校長這身分確實帶給她更廣闊的人脈,她就總愛取悅社經地位高的家長,就算明明是孩子犯錯了,也要老師接受無理的投訴。 另外,有時老師跟她談教育理想、談學習動機,通常只換來她的一句:「最緊要成績啦!」唉!對牛彈琴。「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培育下一代的責任豈能草率!如果只著重才華、成就,卻忽略品德,那種「叻人」只會利用小聰明,不擇手段去損人利己,純粹為建立個人功名,或只求賺取暴利,不會對社會作出實際的貢獻。 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或許會給大眾一點啟示,我們真心需要有抱負、有建樹的教育界領導者!影片內容令有志者感觸良多,並能回歸初心。每一段情節、畫面都成為了觀眾的知心好友,把心中的鬱結一一釋放,賺人熱淚。這就是勵志電影的感染力吧! 各行各業各階層都總有好人、有壞人,無論校長或校工都會有壓力、有委屈的時候,需要被理解、被體諒。希望所有低調或高調為任何一方發聲的人都是憑良心的,並非為私利而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