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式玩具 今次先帶大家回味50至80年代的玩具吧❤️ 在那個年頭,全球八成的玩具都是由香港生產,但因港人的生活水平相對較低,所以製造的玩具都以出口到歐美等地為主。 在物資沒有現在豐富的年代, 不少小朋友都會動腦筋就地取材,自製有趣的玩具和遊戲。雖然玩具設計簡單,但勝在容易上手、玩法多元化,讓孩子能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 (資料來源: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玩具傳奇”展覽)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 星球大戰屹立不倒40年,吸引到不同年齡的支持者。 電影於1977年在美國首映時,玩具商無法應付聖誕節對星球大戰Action Figure的龐大需求,竟想到售賣空的包裝盒,內附人偶紙樣,作為孩子春季換取玩具的憑證。 而第一代星球大戰系列3.5寸及12寸的Action Figure都寫上了「Made in Hong Kong」的字樣,見證香港玩具業發展的輝煌歷史。 雖然昔日的小孩已變,但當中的情懷或許未變。 鐵皮玩具是香港五、六十年代的主流玩具,主以人手製作,用色與結構較為簡單,因此不較鮮艷奪目。它的主題系列繁多,例如太空、動物、交通等。後來玩具開始步入塑膠年代,令鐵皮玩具最終成為了歷史。 「3..2..1..火箭發射!」 舊時的你,曾經抱著這些小火箭,在街上奔跑,記得嗎? 60年代,受到美國和蘇聯兩國的太空競賽刺激,加上人類在1969年首次登陸月球,天馬行空的科幻及太空主題玩具成為一時大熱。 「公仔紙」便是五、六十年代的明星閃卡、角色卡、遊戲咭。 當時的「公仔紙」由一張很大的卡紙併成,每賣一張士多老闆就會沿著卡紙虛線剪下一格,大小與火柴盒相若。「公仔紙」印有色彩豐富的圖案,包括卡通漫畫,民間或歷史人物,還有電影明星、飛機大炮照片等,每張咭背後均印有卡中圖案的介紹,題材相當多元化。 六十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玩具業亦進入黃金期,當時市面上售賣不同款式的玩具手槍。其後塑膠玩具槍亦演變成水槍、氣槍,成為每個小男孩夢寐以求的玩具。 蘋果棋、屏風式四子棋… 這款1974年推出的棋類遊戲有很多名字,不過你又知道它的必勝法嗎? 只要先手放在中間一行,便能立於不敗。後手放在左三或右三,即可令棋局變成平手,是一款不傷和氣的小遊戲。 芭比娃娃初見於80年代,它長長的金髮和藍眼,成為每一個小女孩的憧憬。芭比公司推出的產品小至高跟鞋、大至豪華大屋模型,極其多元化。至今,芭比娃娃仍不斷有新產品推出,更有生產商只專製芭比娃娃的衣服,證明芭比娃娃歷久不衰。 《Game & Watch》是任天堂在80年代推出的電子遊戲機,其特點為一機一遊戲。 《Western Bar》便是一款操縱人物閃躲酒保丟過來的酒杯的遊戲,它不如現在的遊戲機一樣色彩繽紛、畫質流暢。當時只要有聲有畫,便是非常厲害的一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