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主義在《奧林匹克憲章》中被闡釋為: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維基百科)。任何的運動會也應該秉持奧林匹克精神,包括參與原則、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友誼原則和奮鬥原則。作為一個教育者要讓學生明白運動不是讓少數人去挑選金牌,而是為所有的人提供機會,讓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們都去進行體育鍛鍊。運動的口號就是“體育為大眾”。大家可能不清楚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項原則,參與是基礎,沒有參與,就談不上奧林匹克的理想、原則和宗旨,所以「參與比取勝更重要」(百科知識)。我深信每位孩子都是運動員,教導孩兒明白「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Faster, Higher, Stronger, Together)的自我挑戰精神應是運動員的信念。回到最初,我們如何讓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個人經驗來看,興趣非常重要,不快樂的運動是不能讓孩兒永續的。小孩對一項運動有興趣,才會快樂,才會經常做它,而且愈做愈好。因此要讓他們多學習多嘗試,逐漸找到既能滿足需求又有興趣的運動。作為家長也要理解這個探索需求與興趣的過程是長期的。孩子的興趣會隨著體適能的進步而有所調整,更多時興趣也會因為更多的經驗而有所改變,所以讀者們會發現孩子每一年的運動型態都跟前一年不太一樣(蔡志浩,2018)。請不用擔心,放手讓孩子好好選擇運動,只要孩子在運動中成長,就會類化到其他場域,改變他們的一生。下期再談,主內平安。202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