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老師要對學生好。收到家長電話後,我先和老師了解情況,看看家長所言是否屬實。當知道老師處理手法屬合理做法後,我問自己如學生的情況沒有被誇大,老師又不是無的放矢的話,中間的原委是什麼?第二次致電家長時,我除了匯報學校當時的處理進度外,還嘗試了解學生生活的情況。原來小朋友主要由外婆照顧,基本上學生的上學放學也是由外婆處理。外婆很痛愛自己的孫兒,對孫兒的表現永遠讚嘆不絕。這些情況在香港非常普遍,我當時的想法就是孫兒很黏外婆,這表示外婆有可能太寵愛孫兒,導致孫兒不但離不開婆婆,反而恃寵而驕,凡事拿外婆當擋箭牌,或者私下會向外婆討便宜。長期在外婆耳濡目染的誇讚下,孫兒慢慢建立了獨尊的地位,自信心膨脹到一個頂點,簡單來說就是「離了地」。當孫兒到了小學後,面對真實的評價時就立時回到「地面」上,在內心受到嚴重創傷與衝擊的情況下,自尊心過強的孫兒不願意讓家人看到他脆弱的一面。他不敢面對,所以選擇了逃避,不但逃避面對老師,也逃避上學。心理學上孫兒的「自我中心」會慢慢回復到正常的情況,自我中心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這個人在認知上是封閉的。認知是他如何判斷某事的過程。在解釋人際的變化時,宛如自己是太陽(恆星)一樣,其他人皆是行星,繞著他轉。唯有這樣解釋,他才得以掌握他生活的世界。(林仁廷,2020)故事大致來到這裡,個人認為,老師要對學生好,也要對同儕好。下期再談,主內平安。2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