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角色,常常聽到是身教。 在我己言: - 0-5歲,係一個在職媽媽的角度就是番工放工湊仔 (監禁期),年終無休。放假我都想在家,但一想到在家困獸鬥,玩到成屋玩具,我就選擇帶齊裝備去商場行街,把他放在書店兒童角大家呆一呆,令他習慣看書代替玩具,而自己亦可呆一呆。到公園令他放電,任他跑跑跳跳,與其他小朋友學習遊戲規則。回到家沖個涼,洗個衫又一天。 如何對付哭鬧的他/她,就是不妥協,只要有妥協的第一次,第二次他/她便更上一層樓! 我只是個普通母親都試過在又一城讓4歲的他哭到瞓地,擾攘了半個鐘,人人眼望望我就只定眼看著瞓地的仔,我不斷同自己講,忍一次, 過了今天就無人認得我,我就可以了,最後還是我獲全勝。當然,下次去街前會講清楚是去看看不是買,因為屋企太細了。那一次是成長的一課,以後.....偶然會聽到我想要呢樣,係咪我乖遲D就會獎我?! 我玩多一陣就走。 6-8歲,係一個在職媽媽而言是(有期徒刑),不可亂過馬路、盡少玩手機、說話小心! 日子就如日日有攝影機16小時拍住自己,就因為小學生喜歡模仿,所以我選擇教他時間管理,鼓勵他在我放工前把工課做完,把做完功課一袋,要簽的手冊、紙條一袋。回到家看看工課,有書問就問。然後關電視食飯,談下學校同學、老師的小事,邊個老師最惡/好,又講下自己同事的工作態度,從中教他做事必要的責任、誠信。晚飯後就自由時間,他可以玩/看電視....... 盡到了9:00就一定要上床,因為佢唔瞓我就無自由時間! 哈哈! 9-12歲,對我而言是(守行為期),要開始用[信]為本,邊個人細個無講大話,只要思想貼地一點就會原諒,盡量比他提議見計劃自己時間/日程,可行就按他想法去做,就算不可行,不影響大局就先建議但都按他所想而行,目的是要他學懂自己人生自己負責,從錯誤中學習思考的方法! 那麼就可避過中一選校,讀得開心唔會多謝父母,讀得唔開心會埋怨父母,因為由9歲開始練習,到11歲選校應該可練到理性分析! 同埋會有理據同父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