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回鄉過年。 我的家鄉在海南島,老實說對家鄉的印象不太深,畢竟廿年來回鄉的次數都不超過十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城市在我每次回去時都有變漂亮。 這次回去,可見道路被修得平坦順滑,一輛輛的私家車排列得井井有條,當中不乏進口車子;很多殘舊的民居都已變成了購物商場和豪宅,儘管逛和住的人寥寥可數...... 由此我可以預見,那個前幾年才有屈臣氏的海南島,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陸續開設各式各樣的國際商店。就像上海一樣。 上海南京西路 記得有次和表哥閒聊,我說:「海南島變了很多,現在有點上海的感覺了。」 表哥邊控著軑盤帶著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邊興奮地說:「沒可能吧!上海咧!還差遠呢!」 其實看見家鄉逐漸發展,開始繁榮,我是非常高興的。但與此同時,我不禁在想:究竟中國需要多少個上海?還記得那時候我走在上海的街頭,看到的只是一間又一間的國外名店,很多地方打著傳統特色的旗幟卻充滿旅遊區的味道,少了的是一份真實感。 有時候去旅行,只是想見識當地最真實的面貌,嘗試做幾天地道人,那管它合不合我胃口。旅行嘛,當然要去一個與平日生活不同的地方,就算不是南轅北轍也不要像倒模一樣吧。而我在上海時,想起的正是香港。香港有的,上海通通都有,例如那裡也有個置地廣場,不過前面多了「上海」二字。 看著香港不斷發展,舊的建築物一直被拆,換來的是一間又一間的名牌商店。最心痛的不只是眼巴巴看著香港原有的特式逐漸被淹沒,而是發現這樣的香港原來是上海模仿,甚至是想超越的對象,更難過的是,原來背後仍有無數個城市都想像上海一樣,像香港。 發展固然是好,但我相信這世界並不需要倒模的「購物天堂」,只希望各地往後的發展都能兼顧原有的特色文化,向遊人展示她那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