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殺手疾病。衞生署最新資料顯示,在2021年多達6,595人死於心臟病,是近10年最多,該病在本港最常見致命疾病排第3位。心臟病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惹人關注。都市人最常見的「三高」(即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問題,連同一些不良習慣,都是誘發心臟病的主因。及早接受身體檢查、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或死亡的風險。心臟病先兆和症狀冠心病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患者可以出現下列與心絞痛有關的症狀或表現。· 通常在進行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後,包括上樓梯出現心絞痛· 患者可能會形容為胸口痛,即感到胸口翳悶,或胸口有被壓迫的感覺· 痛楚可擴散至手臂(單臂或雙臂)、肩膀、頸部和下顎,停止運動及休息後會有所好轉· 心臟病發時,心絞痛程度會加劇,時間會延長如出現心肌梗塞,情況嚴重,有可能出現下列症狀:· 心律紊亂· 劇烈胸口痛· 呼吸困難· 暈眩· 出汗· 面色蒼白· 噁心、嘔吐或消化不良· 四肢無力· 身體虛弱心臟病分類心臟病大致幾種,包括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長期高血壓致心臟負荷加劇及變得肥厚)、風濕性心臟病(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全身發炎,包括心臟病變)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等。當中以冠心病較常見,而且是引致心臟病死亡的主因。冠心病的正式醫學名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成因是身體負責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因脂肪積聚,而變得狹窄或受到阻塞,令心臟血液供應不足,令患者出現各種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症狀。冠心病若未能好好控制,可誘發心臟衰竭,增加死亡風險。衞生署資料顯示,在2020年,本港每日平均有10.5人死於冠心病,男女比例為1.5比1,即男性較多。心臟病的成因醫學界已知心臟病包括冠心病,有多個高危因素(如下),當中不少涉及都市人的不良生活習慣,有些因素更是可以改善或避免。一般而言,男士罹患冠心病風險較高,隨著年紀增長,心血管老化及失去彈性,若家族中有人很早已冠心病發作,或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自己患上冠心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有吸煙習慣· 肥胖問題· 日常缺乏體能活動· 長期受壓力影響,例如工作方面心臟病的治療方法心臟科醫生治療慢性冠心病時,一般會先以藥物治療為主,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藥,減低血管急性栓塞及心臟病發風險,也會考慮用降膽固醇藥物,避免有血管粥樣硬化的問題。另外,可處方舒張心臟血管、減低心臟負荷的藥物,紓緩心絞痛等症狀,若心絞痛嚴重,有需要時可能要進行評估,了解要否進行通波仔手術。如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情況,血管受到阻塞,有機會要注射溶血針溶解血塊,或進行緊急通波仔手術,用球囊和支架開通血管。心臟病的預防方法· 避免吸煙或盡快戒煙· 保持均衡飲食,避免吃含過量脂肪、油、鹽及糖份過高的食物· 因應個人狀況進行適量運動· 控制體重,避免超重或肥胖· 保持每天7至9小時的充足睡眠,爭取休息時間· 避免精神緊張,好好管理壓力· 定期量度及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體重及腰圍等· 避免飲酒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的專家提醒大家,要建立「3低1高0反式」的飲食習慣,即要進食低油鹽糖、高纖維及零反式脂肪的食物,每天進食最少3份蔬菜及2份水果。運動方面都有一些指引,例如每星期最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帶氧運動。世界衞生組織建議 65 歲或以上人士,每星期要有最少3日,進行改善平衡力的運動,成人每星期最少2日,進行肌肉強化運動。若懷疑自己或身邊人有心臟病的症狀,因及早求醫,臨床上可透過心電圖、造影及心導管檢查,了解心臟健康情況。若不幸確診,應按時服用藥物治療,改善胸口翳痛等症狀;同時要透過飲食習慣的改變,來控制血壓及膽固醇的水平,例如吃低脂肪、低膽固醇及低鈉的食物等。想知更多關於防治心臟病的資訊,同定期接收醫、食、住、行等嘅健康同生活資訊,就即刻Click入黎信諾Smart Health文章睇吓啦!信諾環球 Instagram 現已推出立即關注我們的Instagram 帳戶(@ Cignahk)以獲取最新的健康和保健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