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淘金到伐木,從農業到小商品經濟,十多萬中國人活躍於遠東各個角落。當西伯利亞大鐵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軍港這樣的大工程到來時,沙皇更是忙不迭從直隸和山東招來大批中國勞工,以至於俄語中多了由“苦力”音譯過來的一個單詞。 既然是硬著頭皮使用中國人,政策便難免反復。1867年,中國人被禁止自己經營淘金產業。1882年,由於從俄國歐洲部分移居來了較多的農民,沙皇廢除了“外國人也享有土地免稅使用20年”的規定,已在遠東辛勤墾種了幾十年的中國農民被強行驅逐。清政府援引《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允許原住中國人永久居住”、“中國人所占漁獵之地俄國均不得占”的條款提出抗議,俄國方面卻開始曲解條約。兩國原本訂立有“中國人犯法後應交給中方處理”的規約,1882年卻被俄方廢除。 中國“苦力”回來了 誕生於原始森林中的俄羅斯民族天生具有一種不安全感。對中國人的排斥便是一種體現。當俄清戰爭爆發,對中國人的驅逐更少不了血腥味。此後數年,俄國人繼續排斥中國的遠東移民,儘管俄清戰爭早已結束。1910年,政府工程不再允許雇傭中國人。1913年,供中俄民間進行免關稅交易的跨國公路被關閉。 但是,當一戰襲來,一切都徹底改變了。不許中國人參加政府工程的禁令立即被廢除。十多萬中國“苦力”又一次從直隸、山東,甚至上海、新疆來到了俄國各個地區,遠東聚集了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中國人重新開始為俄國政府建鐵路、伐林木。 俄國人的十月革命和內戰亦是中國人的一個大舞臺,西邊有列寧的中國衛隊,東邊則有藏在白山黑水之間的中國匪幫“紅鬍子”留下的傳奇故事,緊接著上演的則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護僑行動,中國的軍艦直接開到了遠東。整場動盪,中國人起先是勞工,最後則拿起槍走上了前線。在遠東,他們贏得了久違的尊重。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極為重視同中國的關係,在遠東,他們精心組織華工的撤離工作,廢除了對中國人徵收的護照費和部分稅種。中國人們第一次在自己門前插上了自己的旗幟,這可以為他們帶來保護。 可這揚眉吐氣的時光卻太過短暫。到了1926年,經過洗禮的遠東只留下了7萬多名中國人,其中94.9%都沒有加入蘇聯國籍。但是,列寧的新經濟政策開始了,不管是不是蘇聯人,有7978名中國人被劃入了有產階級的行列,而其中2372人還被劃為雇傭工人的資本家。這些人統統都遭到了剝奪,人身安全亦受到威脅。 中國當局自然進行了抗議,但所有外交函件都如石沉大海。到1937年,留在遠東的中國人只剩下了24000多人。 此後,遠東的中國人趕上了大清洗,史達林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將十幾萬中國人抓進勞改營,後將他們流放至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新疆和遠東內陸。 在這之後,中國人數量急劇減少。1959年蘇聯全境只剩下了26000多名中國人。1989年,只剩下了11000多人,而其中講漢語的只有3700多人。 當中國人再次踏上遠東的土地。這是一段新的seo company 故事了,可是俄羅斯人心中對中國的疑慮仍沒有消除,時時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