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呢個又唔係小弟下一個目的地,而我嘅資訊亦未必係最新,但我可以分享吓個人經歷及見解。淨係聽啲中介公司講個地方點咁好只係聽到好嘅方面,資訊會不夠全面。其實每個地方都有佢可取同壞處。移民之前應該細心地考慮各方面嘅好處同壞處,以免日後唔適應及失望。從英國回來不久,小弟就被公司委派去嗰邊掘隧道起地鐵站,在三十幾四十度塵土飛揚嘅地牢𥚃老點啲印巴勞工做嘢。工餘時會同來自香港嘅ibanker 、醫生、工程師食盡當地fine dining (唔通班ibanker 會同你痞茶檔咩?儍的嗎?)。雖然呢班精英之後也有回港發展,但最後也回到新加坡落地生根,可見此地方也有很多吸引人之處。人多元種族,絕對不會歧視黃種人,生活習慣和香港較相似(包括那些爭崩頭入名校,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嗰啲習性[又名Kiasu =怕輸(福建話)]。香港人有獨當一面嘅工作技能應該好快在職場上得到他人信仼。華人最馨香嘅職業當然是醫生、投資銀行等搵錢行業。坡仔坡妹身驕肉貴,行多幾步路都要搭的。啲要流汗、要曬太陽嘅工作佢哋唔會太喜歡做。坡妹較喜歡洋人多過喜歡坡仔。剛到步時明明完全聽得明佢哋噏緊嘅每一隻英文字,但合成一句後完全聽唔明嗰句講緊啲乜😅...佢哋啲英文文法及accent真係要好一段時間適應。英文不太好嘅應該只會被華人恥笑而已,啲馬拉人、印度人應該唔會笑你。 最頂癮係疫情前去了一趟The Jewel of Changi, 個華人的士司機聽極都聽唔到我想去邊,隔了幾分鐘後才恍然大悟。佢嘅態度係暗示我讀錯英文發音😏係係係uncle-always-right-lah (真頂佢唔順) 我之前都講過,冇人可以睇唔起你,只有自己才會睇唔起自己,改變自己嘅觀點就得。正所謂:什麼事亦存在兩面 轉個圈我也看了你半天 你也似馬戲上演因為是多元種族,到步之前應該學習吓人哋啲文化背景、宗教、習族及生活習慣,以免不必要的尷尬及失禮。例: 印度人/馬拉人/回教徒用左手如厠抹patpat;左手視為不潔, 不要用左手掂食物及握其他人隻手。盛載過豬肉的食具回教徒是不可以碰的,請不要令人家破戒。齋戒月日出後請勿在他們面前吃喝,以免他們覺得你挑釁。 衣着拖鞋牛記凹記就可以出街,唔需要太花時間去打扮。一個季節嘅衣服著成年,真係可以慳好多錢。但唔知點解啲坡佬嘅褲袋𥚃鍾意袋住把膠梳? 有冇咁支整啊?食小弟喜歡嗰度啲餐廳枱同枱的距離比香港多,冇咁迫冇咁嘈,較舒服一點。在hawker centre/ kopitam食飯真係慳返唔少錢,可能平過自己煮?不過當然唔夠atas (馬拉語=高級)。但勝在有選擇,豐儉由人。住住HDB絕對唔會覺得自悲,舊嗰啲HDB 可以大過一千尺!我去過個娶了個坡妹嘅香港同事新買全新一千多尺executive HDB,內裏白雪雪,空了了,如果喺香港簡直係有奢華嘅感覺。屋苑範圍就像新鴻基嘅Park Yoho咁綠化咁靚, 但買嘅價錢喺香港只可以買到三百尺新樓。香港人應該很葡萄吧🍇。住喺要搭45分鐘車程返工嘅地方,啲同事會話你住得遠,感覺十分神奇。有啲人會覺得去新加坡就不是由一個xx國家跳去另一個xx國家而已,有何分別?分別就係人人食得招積,住得舒適,安居樂業,沒太多人會得閒想到其他嘢。但可以肯定係人哋成個package 同門面功夫做得好得體,都令人受落嘅。免費公眾wifi 及買電話儲值卡從來都是實名登記,太空卡喺呢個國家並冇存在過,...... ( 小弟自我審查內容後刪掉了兩句句子...自己估吓咩意思啦)。所以電話訊息我不會寫某一些字或敏感的英文短寫以免自招麻煩。接唔接受到就見仁見智。行買車超貴同埋架車只可用十年;所以就算喺識吸金嘅ibanker都未必會買Benz寶馬代步,但ERP 收費應該平過香港啲隧道嘅。地鐵越來越多站 ,而市中心有啲站同站嘅距離係超級近。截的士又有app,又可以揀Benz E-class 的士,感覺乾淨過香港嗰啲的士好多,最好就係可以碌卡付款。坡坡很喜歡去旅行及一家大細去酒店staycation。Staycation 可能喺香港係新詞語,但喺新加坡已用了超過十年。其實有時真係唔明冇疫情去staycation 有乜吸引力?冇疫情點解唔去轉日本呢?坡坡最愛嘅移民國家係澳洲,因為機程較短時差較少。如果去澳洲,樟宜機場亦係小弟轉機嘅首選機場,因為星航近十年真係做得好過“因航”好多。星航商務客位還可以預訂星級名廚設計嘅餐單包括龍蝦、牛扒、三文魚扒等。 總括嚟講香港人去到新加坡要放棄嘅、要適應嘅嘢會少好多。說實話小弟寧願揀新加坡多過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