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5月2日 (大公報記者 李宇俊、古倬勳、楊州)垃圾收費最快8月1日生效,惟全港只有11個回收環保站及41個回收便利點,相關回收配套明顯不足。有八萬人居住的日出康城,沒有回收環保站及便利點,回收配套欠缺,居民想做好環保要勞心勞力,拿着一袋二袋可回收垃圾通街走,乘搭港鐵專程到調景嶺或寶琳等地作回收處理。西貢區議員張美雄表示,現時屋苑回收配套不足,私人屋苑向環保署申請資助購入廚餘機卻遲遲未獲批,他建議政府須從短、中、長期政策落手,包括設立「綠在康城」。世界綠色組織項目策劃副總監黃俊賢認為,政府在落實垃圾收費前後都需要持續擴展及提升回收設施覆蓋率,同時加強公眾教育,宣傳回收知識及相關措施等。有八萬人口的日出康城,新樓盤不斷落成,人口持續增長,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亦隨之增加,惟社區回收站點嚴重不足。居民何女士坦言,自己很支持環保,每次都會自行將垃圾先分類好。「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但很無奈我分類好的垃圾都不知如何處理,因為居住附近連一個分類垃圾箱也沒有!」何女士續說,她知道康城社區會堂每逢星期二可回收分類好的垃圾,但由她家到該社區會堂需時至少10分鐘,「拖着一袋二袋垃圾真的很麻煩!」 乘港鐵往鄰站處理回收品另外,社區會堂處理垃圾時間逢星期二上午9時至下午6時,何女士無奈表示,自己要在上班前氣喘吁吁趕到,再「趕頭趕命」上班,對她而言打工仔的一般生活作息時間,難以配合政府「朝九晚六」的環保工作!她無奈續說,除了社區會堂地點不就腳,康城偏偏連分類回收站點都沒有,「我們街坊想妥善處置回收品,要拿着一袋二袋專程搭港鐵到調景嶺或寶琳區處置,非常麻煩!」她希望政府可以走多步配合居民所需,多設環保回收站點。居民陳先生表示,要找個分類回收站點都很困難,每天回家必經康城商場,附近卻不見分類回收站點,「就算沒有固定站點,為何不考慮先設立回收流動點?若設在居民上下班會路經的地方,或家庭傭工經常出沒地方,這樣才方便居民處理回收品!」環保工作的首要任務須做好「先『分類』後『回收』」,居民伍先生無奈慨嘆:「我們這區連分類回收桶都沒有!」他續指即使自己配合政府宣傳將所有家居垃圾進行分類,但居住的小區根本沒有相關配套支援,想為環保出一分力都有心無力!伍先生續指出,即使相關配套齊全,現時宣傳教育也不足夠,「環保意識未建立好或未形成環保習慣,真正有心做好環保的人有多少?其實很難令環保工作更上一層樓,更何況現時連基本回收配套都欠奉!」配套未配合區內人口增長西貢區議員張美雄表示,康城商場總樓面面積約48萬平方呎,惟回收桶甚少,張說康城居民想做好垃圾分類,但須自行拿垃圾乘搭港鐵到調景嶺或寶琳站進行回收,「拖一袋二袋垃圾通街走,又怎能便利居民做好環保工作?」張美雄指出,區內很多樓盤即將落成,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入住,廚餘亦相應大增。他指出,日出康城截至2024年2月29日,一共向環境運動委員會(環運會)提出五宗廚餘機申請,分別為首都、緻藍天、MONTARA、SEA TO SKY及MARINI。惟只有緻藍天屋苑的廚餘機申請在2024年2月23日獲批,其餘四宗申請仍在處理。張美雄補充,絕大部分私人屋苑均會向政府機構申請資助以購入廚餘機,若屋苑自行向供應商租賃或購入非常不划算,維修保養及日常運作支出甚鉅,他強調:「該支出對私人屋苑而言,是非常沉重的負擔!」瑞士垃圾「走私」法國 逃避高收費英國環境顧問公司Eunomia的2017年全球回收率排名報告指出,香港的回收率排名第24位,瑞士排名第9位。瑞士政府自2012年起收取垃圾袋稅,以補貼處理垃圾開支,高昂收費卻導致部分瑞士人前往毗鄰的法國棄置垃圾。為此,法國政府打擊「走私」垃圾,曾堵截近十噸來自瑞士的垃圾,再向涉事者每人罰款150歐元。韓國自1995年起實行垃圾收費,整體廢物棄置量大幅減少四成,而回收率更達六成以上。相比「一刀切」措施,韓國政府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實行減廢計劃。由隨袋收費形式開展垃圾收費,再慢慢擴展至限用即棄產品、回收廚餘等,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處理廢物。環保方程式「3R」是有先後次序,先實行減廢(Reduce)、重用(Reuse),最後一步才是回收(Recycle)。綠色和平美國分部成員Lisa Ramsden指出,大型食品及日用品企業多年來都有推廣回收再造,但成效不彰,所以重用及重注(Reuse and Refill)的「裸買」消費模式,即自攜容器再購買所需物品,才能真正做到源頭減廢。應做好配套 培養公眾回收意識要做好源頭減廢,分類回收需有相關配套支持。世界綠色組織項目策劃副總監黃俊賢表示,要有效推行垃圾徵費,需要有足夠便利市民的回收配套,以及願意參與回收的公眾意識,以減少垃圾棄置量。他認為政府在落實垃圾收費前後,都要持續擴展及提升回收設施的覆蓋率,做到「市民落到樓下便可回收」最為理想,並在更多公共屋邨設廚餘回收機,提升廢物回收率,達至有效減廢。黃俊賢表示,市民普遍都同意廢物回收,惟生活節奏快且工作壓力大,在日常生活中難以經常做到分類回收,甚至養成主動回收的習慣,相信市民在垃圾徵費生效後較難一步到位改變以往處置垃圾的習慣。他認為政府除了持續擴展便利回收點、提供回收積分獎勵,必須加強公眾教育,例如透過網紅宣傳回收知識及相關措施:「循序漸進地讓市民自行參與垃圾分類,養成回收及源頭減廢的習慣,從而達到有效減少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的目標。」西貢區議員張美雄亦表示,以設在寶琳站的回收環保站為例,不少鄰近民居願意將已分類好的垃圾帶到回收站,反觀在康城因沒有回收站點,環保成效迥然不同,他建議政府須從短、中、長期政策落手,做好環保工作;短期為政府須與港鐵磋商,在港鐵管理的康城商場設回收流動點;中、長期則如寶琳站所設的「綠在寶琳」,康城亦應設「綠在康城」,固定的回收環保站可吸引更多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再進行回收。張美雄建議,政府應在日出康城推出「廚餘回收機計劃」,務求所有屋苑都設有廚餘回收機,讓居民做好廚餘回收,「將生活垃圾及廚餘妥善處理,齊齊做好環保工作!」(來源:大公報A4:要聞 2024/04/23)https://www.tkww.hk/a/202404/23/AP6627127fe4b0916e28f6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