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點清晨四時開車。車速比想像中快。左右上下有律動,座位避震尚可,清風送爽。不到十五分鐘便有鄰座的加大背包在車廂左右擺動之時墮下…… 車等分上等,中等及普通等。聞說過往國外人只可乘坐上等,但是次所見,亦有不少遊客乘客中等卡,絕對增加與當地人交流的機會。 三小時過去,列車駛到了山上。兩旁叢林茂密,快速穿過時樹枝蔓藤不停拍打車身,發出像捲動菲林的聲音,對於坐窗邊的乘客來說則像子彈發射、亂揮刀劍,而結果是纍纍滿身的碎葉雜草。 點擊圖片放大 +2 路程經過不同景觀:鄉村民居、農舍、菊花田、稻田、玉米田、小黃花田、山谷、雲海、高架橋、中途停站可自由下車走走、買賣活動只集中食物方面,完全沒有遊客手信黨。 有趣的是,有最少三次列車停下來之後倒行,以為是入錯軌,但原來是路軌沿著Z字型爬上山。一路上繼續顛簸,十分過癮好玩,也是難得體驗。 Gok Viaduct 是本線的亮點。純白色線條簡潔高昂的橋身十分吸引鏡頭,縱使距離高橋仍有一段距離,乘客們已經蠢蠢欲動,左右徘徊,準備捕捉最美時刻。火車緩緩駛進高橋,左右兩邊景色各具風采,左邊廣闊深邃峽谷,底下有急湍流水,右邊是深壑柔美山谷,秀麗而深長的瀑布徐徐瀉下,最易被忽略的是下方的舊橋,木造路軌仍清晰可見,極具觀賞價值。 點擊圖片放大 +4 亮點過後,乘客們都冷靜下來稍息片刻。令我好奇的是,列車經過超廣闊玉米田,但玉米已經枯黃不已,但果實仍在。後來才得知那些乾旱的玉米將磨成粉末用作動物飼料用途。 過橋後的第二個站是我們的目的地皎梅(Kyaukme)。列車不設報站系統,車站月台沒有英文名稱,要麽跟著緬甸文名稱比對那些小圓圈,要麽到站後用個人認知去嘗試讀出目的地英文名稱,搏一下當地人聽得明白,告訴你到站了沒有。 過橋後第二個站停留短得很,不足一分鐘,本想下車問職員,但著地一刻火車又再開動,不見任何一人下車,幸好那只是小站一個,沒有過站。 最後平安完成十小時見聞豐富的旅程,當地遠足達人 Joy 一早已在月台上對準車門迎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