啱啱三月公幹,再次踏足三藩市。喺101國道飛奔SFO-Millbrae-Palo Alto-San Jose真係好爽!(笑) 應同事們嘅要求,去一轉唐人街搵嘢食。行行吓望到啲舊樓(有個係民國元年起好嘅)覺得點解有種似曾相識嘅感覺。只前三次泊車喺唐人街,行過走過都冇咁強烈。 番到多倫多後諗起中學英文科讀過一本由美籍華人譚恩美Amy Tan喺1989年寫嘅小說:The Joy Luck Club。(港譯:喜福會) 個故事喺講國共內戰時期啲華人走難到美國,喺美國落地生根。啲做阿媽嘅同阿女嘅相處因為中西文化嘅唔同,有一段整合期。而本書嘅setting正正就係喺三藩市! 其實華人(特別係台山人同中山人)早於十九世紀嚟三藩市起鐵路同埋崛金!(三藩市亦有舊金山之稱。)後來1960年代香港人都移民嗰度。所以嗰度嘅唐人街係well-established。 講咗咁耐,睇相先。(攞番舊年六月啲相先。) 好古典嘅銀行 點擊圖片放大 +2 1925年起好啦 Grant Avenue,又名都板街。因為以前街名係Dupont,後來為紀念美國第十八任總統Ulysses S. Grant而改名。 花縣會館於1955年建立 好啦,啱啱三月中影嘅。唐人街塞車為泊車,見到呢棟建築... 廣福堂,建於民國元年! 發現懷舊香港風味嘅雲吞麵舖!下次去嗰時試吓! 老實講,如果喺美國讀書工作耐食開鬼佬嘢多,咁唐人街啲嘢食都唔會令人失望㗎!冇一檔係雜碎(chop-suey)店呃鬼佬㗎!呢樣要歸功於香港、台山、中山早期移民堅持正宗粵菜!Cantonese be proud, yo! 後記:李光耀總理過世後感 打呢個網誌時,係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國葬之日。我好多新加坡朋友都有不捨,亦對李總理執政對呢一代嘅影響衷心感謝。 我同新加坡都有一啲淵源嘅。好細過時同屋企人去星馬旅行,印象中啲嘢食好好味、個地鐵站有幕門、聖淘沙好特別...同埋唔知點解香港報告天氣新加坡好似日日有雷暴!當然亦有朋友早期移咗民去新加坡。 隔咗好多年後,喺我大三嗰年喺新加坡住咗個半月!環境乾淨不再話下,重點係曾經住過啲朋友仔嘅組屋,出街完全唔會驚俾人扑頭,甚至我被當成當地人! 新加坡真係冇自由?我個人觀察可以印證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當然係有嘅。唔係絕對嘅自由,但係前題係政府盡忠職首同廉潔。加拿大都學唔到! 可能歷史因由,香港未必可以直接同新加坡比。光是華語政策可能對香港人會覺得不解,但係如果諗番喺建國初期要團結唔同籍貫人士,的確會方便好多。(當然亦值得一題係如果新加坡華人講方言寫白話時通常用英文拼音,例如閩南話「歹勢」寫成paiseh。我同佢哋講可以直接用華文寫,佢哋都覺得新鮮㗎。) 更值得一睇係種族政策嘅成功。喺新馬分家前經歷嘅種族衝突,令到李總理意識到國家唔可以一族獨大,反而係每一個種族有平等待遇,有發展空間。後來定立嘅四個官方語言:英文、華文、馬來文、泰米爾文已是明證! 我諗,李光耀總理嘅政策經得起時間考驗,縱使唔係每個人即時了解。 Respect. (攝於2007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