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 如果說,當初去尼泊爾選擇登山,最大的憂慮是什麼? 我想只會是擔心迷路,高山反應,裝備是否足夠等問題。 我會說,我是很幸運,一路在山上到得到不同人的照顧,而且感受不到太強烈的地震。雪崩,亂石橫飛,塌方等我都沒有經歷,隨了那一晚的驚心,反害了在香港的親友的一場擔心。 博卡拉有點像一個歐洲小城,有著美麗的費蛙湖畔,我也常常在湖畔散步,晚上還可以看到熒火蟲,在這裡也可以遠眺安娜普納山峰,是尼泊爾其中一有名的旅遊城市。地震也沒有令這邊的大部份的房子倒塌,因此感覺仍然很平靜。 ( 很多旅遊業者卻面臨財政危機,往後交章會提及) 在旅館門外可以看到魚尾峰 (魚尾峰屬於喜馬拉亞山脈的一部份,海拔高度約7千,尼泊爾人認為是尋於濕婆 ( SHIVA) 的神山,現在已經禁止攀登) 博卡拉主街道,兩旁是酒吧 餐廳和登山店 自1959年後,很多藏人便流亡到尼泊爾山區,一部份也留在博卡拉,圖中便是西藏人在這邊的市場 美麗的費蛙湖畔 在博卡拉的旅館 在旅館睡了一晚,精神飽足下在旅館享用早餐。空氣很清新,我深深吸了一口,思緒有點混亂,一切好像不太真實。 我打開了新聞報導,每一張圖片,每一段文字都震撼我心。旅館是一家人經營,在之前已經在這裡待了一星期,和他們有很熟識的感覺了,特別是他們的母親,不太能說英語,但總很親切的照料我,每次也笑容滿面。他們的小兒子也在加德滿都那邊過了來,在這邊會好好待一段時間。 我: 情況真的好像很壞.. 小兒子: 是真的很壞,我是在加德滿都那邊實習,之後就大學畢業,但那邊情況太壞了,他們(父母)叫我先在這邊待一會吧。我幾乎找不到巴士過來,都漲價了。 我: 我應該會留在這邊一會,你說我有什麼可以幫幫尼泊爾? 為什麼決定留在這裡? 其實一直都有很多朋友叫我回家,但我看見報導,知道機場情況混亂一片,而且那邊情況也不太清晰,回加德滿都的路又會如何? 再說,這邊 (博卡拉) 情況很不錯,我倒不如留在這裡看看情況。而且尼泊爾人那種對陌生人的友善,令我很想為他們做一點點事,為美麗的尼泊爾貢獻一分力量。 聽了我這句說話,旅館的父親探了頭出來: 現在最需要應該是物資,我們也收集一些舊衣物,旅館的披單等等… 他們的大兒子也插口: 最好還是先不要捐錢,我們不太相信我們的政府 我: 這樣嗎.. 先讓我好好想想 小兒子: 其實這兩天會有一些醫生從災區過來,他們都有一些清單在手,要不要幫忙一下? 我: 是那一處災區? 小兒子: 是加德滿都外的一個重災區。之後他們就會用吉普車把物資送過去,這樣幫助更直接呢 其實這刻我的心情有點猶豫,始終我不太清楚尼泊爾的一切。而這也無意中開始了我在災後尼泊爾的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