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使用者真正感覺到疼痛?——很自然的,你會想到在生病的時候。所以,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們生病的時候是一種什麼狀態呢。首先,你需要去醫院,掛一個號,healthcare wearables,醫生進行簡單的詢問之後,去做檢查(采集數據),檢查完之後,你會拿到報告單,醫生然後根據你的化驗結果,給出治療措施(數據加工+反饋)。同樣是“采集信息數據-數據進行加工-反饋”的過程,與可穿戴設備的互動教學過程是不是可以完全沒有相同?那麼,可穿戴技術設備的目標是去做醫療質量檢測系統設備嗎? 顯然不是。在我們繼續之前,讓我們來看看在我們去醫院的路上發生了什麼。首先,看我們的身體發展狀態,我們教師可以主要分為三類:健康生活狀態,亞健康狀態,生病狀態。然後,對於數據監測狀態,我們大部分人所處的一種狀態是無數據或極少數據監測的狀態(此時,我們定義為無監測狀態),一旦我們感覺身體不適,我們才來到醫院進行檢查,並獲得此次檢查的身體數據(此時,我們定義為准確監測狀態)。同時,從用戶需求的角度來看,他們抓住了用戶的痛處,所以他們必須開發可穿戴設備?顯然,答案為是的。比如,心電Holter,血糖監測以及各種針對慢性病的設備。他們正在從圖的右側往左側進行發展。但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很明顯用戶從健康到亞健康都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沒有明顯的痛點。所以,在“概念化”發展之後,剩下的也只有科技極客,健身達人等專業的人群,而不是更廣泛的大眾(不知道自己的手環現在放在哪裏的舉個手)。從兩方面來看,可穿戴設備公司都應該尋找一個中間的戰場,在那裏舒適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相關文章: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改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一些猜想医疗产品开发:如何设计可穿戴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