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淡水總有分奇妙的緣份。 出生前後一段時間也曾居住在淡水的大信街,那是縱深很長的街屋。後來雖然舉家遷離,但是因為爸媽的朋友或紡織廠的同事大都在淡水,記憶中,每隔一段日子爸爸總會開著紅色喜美轎車載著我們全家回淡水找朋友聚聚,相約在淡水黑店經濟小吃吃飯。 黑店離淡水捷運站或是老街都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它隱身在一排行道樹和有著圓形窗戶的矮公寓巷子裡頭。吃飯時間那裡總是會停著許多的車輛,也許有許多人跟我們一樣是用黑店的大滷麵、排骨飯來懷舊自己的淡水舊時光吧! 淡水老街,在我們還住在淡水的時代,可能還不存在類似現在的景象,翻著舊相簿,我努力想要回想那時後這麼小個子的我,不太穩的跑著的那一大片草皮,遠處有家人和父親的朋友,不知道是淡水的哪裡?可能是淡江大學或是真理大學裡的某處有充沛陽光的草地上吧! 淡水,在我們姊妹年紀漸長,假日不喜和父母外出訪友後,也減少前往的次數。但大學畢業後兩年,因為工作我卻開始在淡水落腳生活。最先的服務的學校,甚至就在父母結婚前後時間工作的紡織廠那條小路的後頭,而當年我們常來淡水叨擾的父親朋友也還住在紡織廠附近大馬路旁的公寓。 一時以為,時間只是把人們的年歲往前推進,忘了改變其他的。但在我離開那條小路上的學校前半年,紡織廠的門口貼了一張廠房租售的紅紙,廠房下的機具幾乎已經搬空,只剩下門口的警衛室,偶爾會出現守廠房的老伯伯。 我喜歡淡水,撇除假日人滿為患的老街和大塞車的台二線。也不知道,還會留在淡水工作幾年,以前總是週五下班後跟著大量的車潮離開淡水回家,週一早上隱身在另一次大遷徙進入淡水,對於淡水,總覺得這只是我工作的 地方,最近因為養了黏人的小貓,回家的時間縮短很多,不上班的時候留在淡水的時間增加許多,讓我開始在淡水生活的第五年,不再只是把淡水當作另一座城鎮而 已。 許多小時候的淡水印象已然模糊,我的生活正慢慢與現在的淡水貼近,有時後下班,一個人騎著機車鑽進小巷子裡尋找同事口中的各種店家。 想買花器、盆栽不用再跑到社子花市或建國北路花市,英專路後頭轉進巷子小斜坡盡頭的淡水花市也很齊全;想吃真材實料的麵包不用等朋友幫我訂馬可孛羅的麵包,或跑到士林買馬可先生,只要晃到到中正路老街上的紅旗德國農夫,它的雜糧麵包好吃,但我偏好混合多種香草的阿法特薄餅,想吃的時候拿一份出來放平底鍋煎出香料香草的焦香味;想吃大眾口味的麵包就去清水街裡的金順發,我會帶上半條厚片土司回家,早餐時間在烤的表面微焦的厚片上淋一匙茶蜜,實在是美味。 米糧用盡時,再往中正路上的和利碾米店取個三斤糙米,平日多一人煮食實在不適合買市售大包裝的米糧,到碾米店取米,讓我覺得自己生活的步調不那麼快速。要買新鮮的食材就只能打早往中山北路和中正路中間的那幾條彎曲狹小的市場巷子鑽,要多要少都可跟老闆商量,新鮮度也勝過便利取向的超市,看到八里運來的綠竹筍便請老闆幫忙挑兩三隻可以煮湯或涼拌的鮮度,幫忙削去了硬殼。不用一刻鐘,手上提了好幾袋食材,卻因為晚上能夠喝的鮮嫩的筍湯而開心不已。 還有一家店一直想去造訪,不是別的,就是麵條店。週末回家時如果遇上老爸一人下廚,總是會煮一鍋湯麵,用的是市場裡供應附近大部分麵店的製麵廠的新鮮麵 條。每次到中正路附近買東西,經過製麵廠時總想買上一兩斤的麵條,但想到先前貪方便買了一大包的雞蛋麵條還沒煮完,只好再等等,好貫徹新鮮買新鮮吃。 除了吃,想找個安靜的地方窩一下午,我會慢慢移動到淡水河岸邊的二樓書店有河book,沿著有些狹小的階梯而上,看著牆上又增加了什麼樣新的消息或是創 作,好似在幫助自己進入另一種屬於文化的空間裡。在鈴鐺聲響起的同時扭開喇叭鎖打開門(現在真的很少有店家的門是喇叭鎖的),先探頭進去跟櫃台裡的686 或是隱匿點頭打招呼,看看陽台上新的玻璃詩,找張椅子坐下來。 在有河book,輕易地就能擁有一片藍色的時光。 要向別人說「我是個淡水人」,其實也還不夠格,畢竟我是在出生後這麼多年以後才又回到淡水生活,也許需要更久的日子讓我累積對淡水的喜愛,我才能更有自信的說出這樣的話。 淡水。好店 有河book 淡水鎮中正路5巷26號2樓 02-26252459(出淡水捷運站沿河走3分鐘就到了) 黑店經濟小吃 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2巷10號 02-28052790 淡水花市 淡水鎮學府路90號 02-26224131 紅旗德國農夫 淡水鎮中正路178號 02-26262083 金順發麵包店 淡水鎮清水街20號 02-26215288 和利碾米店 淡水鎮中正路28巷1號 02-26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