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一個哭點極低的人,套戲開始10分鐘後已感動流淚。這邊廂淚水開始收回,情緒平復不少之後,換一個場景又淚崩,來來回回五、六次,哭到連口罩也沾濕不少,難看死了! 故事以香港殘疾運動員蘇樺偉為藍本,從小因病腦痙攣,曾被醫生斷定走路也很困難之後來多次奪得殘奧金牌,化不可能為可能。故事圍繞不只是蘇樺偉與蘇媽一同奮鬥的往事,當中交滙着師徒之情、與隊友及青梅竹馬感情、社會上的悲哀如政府每月那雞肋不如的$3000津貼,在追夢與現實之權衡與辛酸等……,受眾從3至80歲也適宜觀看,更何況香港電影一定要支持,因為相信日後港產片誕生只會越來越少。 很喜歡故事從80年代場景開始,相信幕後花了不少心血去還原。昔日公屋那種熱鬧、蘇媽(吳君如飾)的衣着與髮型、舊式KCR九廣鐵路(現為港鐵)配襯着不認命、不屈不撓獅子山下精神跟昔日香港人味道真有種這麼近、那麼遠的感覺,因為巳成「曾經。」 「你行得比人慢,但跑得比人快。」「望阿媽,set,go」背後藏着萬噸母愛、永不放棄和堅決支持的意義,只有阿媽才說得出口。每個媽媽也了不起,對於患有殘疾小朋友的媽媽,那種辛酸不足為外人道,我相信旁人根本沒有可能完全明白,所以在此請一些人積點口德,孩子有缺陷,媽媽背負很多責任及傷痛,既要擔心孩子老來沒人照顧,如果還要承受嘍囉怪罪及指責,最可憐不是孩子,是往往被人忽略關心的母親。 電影也帶出現今社會對運動員資源投放的缺乏。每月那爛鬼$3000運動員津貼,簡直幫你抉擇不要追夢(或者發夢),想追夢簡直要食自己,談何容易?退役運動員有一點名聲的,還可以拍一點廣告幫補一下,奪不到獎牌的退役運動員,食蕉也。適逢奧運,獲獎的運動員固然值得恭喜,前呼後擁,跟同是奪得金牌的蘇樺偉待遇成強烈對比。諷刺的是一男子話「運動冇經濟價值」卻在這時狗衝在面書上恭喜得獎運動員,完全打倒昨日的他。還有我們的特區政府,這個時候一句「香港人之光」快過鄭州洪水,希望日後特區政府對運動員支援與對鄭州捐款一樣有效率。 世界確實存在不公平,但每個人、每個行業都必須咬緊牙關去面對。 片後彩蛋:正當播放有柳應廷Jer主唱片尾曲之際,忽然暫停,此時應該是一名Jer粉絲大爆一句,邊個停了Jer首歌?原來碰巧是吳君如、梁仲恆及導演來謝票。不得不提出生於舞台劇演員梁仲恆,模仿真人蘇樺偉神情外型極相似,加上演繹其口吻再配合經改良語速去平衡電影觀眾聽覺,實屬是一位用心演員。 支持香港電影!想瀏覽更多港女Cassie生活網誌文章,可到https://www.facebook.com/cassiehk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