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人比較注重傳統節日之一,時代變遷,現在各種原因令這個節日悄悄地沒落。那些年,中秋節之前,學校一定要求小學生製造燈籠,這個玩意對我來說挺討厭。我媽從小採取不干預政策,從來沒有跟我做過任何功課,加上自己沒有藝術天份,所以我造的燈籠連我自己都覺得其醜無比。看見同學們的玻璃紙楊桃燈籠、兔仔燈籠結實得好像街外買一般,現在回想肯定不是一雙小手可以做出來的。相比起現在那些電子燈籠,我還是喜歡傳統點蠟燭燈籠,令人回味。Well,除了製作燈籠,其他儀式我還是那麼懷念。還記得「迎月、追月、送月」這些名詞嗎?小時候農曆八月十五前幾天,我們小孩子已準備燈籠、蠟燭、月餅、報紙、月餅盒等,(小時候住美孚)到平台玩過痛快。我家對着平台,那一星期整個平台有如一片小火海,無數蠟燭砌成一點點光,那種美麗、那種熱閙至今依然難忘。那些年政府比較寬鬆,可以煲蠟,我們小孩不識死,還加一點報紙令火勢更猛烈,膽子就是這樣形成的。煲蠟當然危險,但就是偶然有一點燒傷,令自己更緊記安全,這就是造就那些年的人勇於嘗試。現在有時覺得有些人實在太玻璃心,一句說話又有不同解讀,把它無限放大、身體好像用紙做一樣,小小事變得敏感,好像容易受傷一樣,頂不順!現在立例了,已經沒有昔日這麼好玩,唯一就是可以令清潔工人現在沒有以前那麼辛苦,需要清除餘蠟。又好像以前那些遊樂場設施,以前盪千秋盪到飛上天,滑梯斜度有如拋物線一樣,現在所謂的安全,改裝到真的非常安全,但已經缺乏刺激感,非常沉悶。穩穩陣陣、安安全全不是不好,但面對每一樣事情,只避重就輕,沒有難度也不敢面對是不會進步的。時代進步,但某一些位反而倒退,令人搖頭嘆息!我家重視節日,例必三代同堂姨媽姑姐聚首一堂,劏雞殺鴨食九大鬼、燒香拜神儀式感少不了。現在人情紙咁薄,你有多久沒見你的遠房親戚?現在甚至農曆新年也沒有拜年這支歌唱,加上現在疫情肆虐,社交距離真的增加人與人之間距離,頂多在whatsapp傳送一個公式祝福video,很沒趣。現在每逢中秋,我也喜歡吃傳統月餅。反而什麼冰皮、其他奇形怪狀的月餅一律沒有多大興趣。聽過有人最近收到麻辣月餅,我真的很想知道怎樣吃!現在我還是堅持三代同堂到海邊欣賞月光、吃水果、吃月餅、玩燈籠點蠟燭這些玩意,捉緊的就是人月兩團圓。想瀏覽更多港女Cassie生活網誌文章,可到https://www.facebook.com/passionmarthk與https://www.facebook.com/cassiehk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