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的師奶好像特別懂得持家,精打細算,一個人撐起頭家之餘,還可以慳出個未來。據說美孚便有一群師奶兵團,出名「快、狠、準」,不用睇樓便已知單位是否抵買,不用經紀介紹便告知直接落訂,而這班師奶兵團更加一次paid off 成交,不用上會。師奶絕對不要看輕,任何一個行業也臥虎藏龍。街頭智慧更可能高於一個中環基金經理。說這麼久,我想講我阿媽便是其中一位表表者。出來行走江湖,多少要有點生存伎倆。我媽教我的,很多時我覺得終身受用,今天姑且分享一下。人生總會遇到朋友問「借錢」的經歷。很多時,借出金額與交情程度是一個positive correlation,正如去「 飲 」 繳交人情一樣。當然你心目中 「 一萬 」 同我心目中的 「 一萬 」 很可能有很大的分別。有人覺得是散紙;有人覺得是命根。金額高低似乎在量化一段友誼其中一個指標,甚有參考價值。遇到「被借錢」情況,你要預咗有如潑出去的水,甚至乎你要有心理準備失去一個好友。一段關係涉及金錢便複雜得多,日後追還錢那個情景還難堪過問人借錢那位,為乜?可以的話,我會回應:「我唔想日後沒有了一個朋友。你冇錢吃飯,我可以請你食,你看看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先小人,後君子。食飯錢始終有限數,對朋友更加沒有所謂。真朋友會真心明白的。什麼借據、什麼期票大可不必,對我來說是沒有意思的。若朋友不還錢,反而成為絕交的證據,多冇癮!當然,人心肉做。有時心底裏很想幫多年老友,我媽便教我用這一招-還價。什麼?沒錯,除了去老深(深圳)買東西可以還價,其實「被借錢」也可以。比如說,朋友問借一萬,你便還價問佢幾千接唔接受?接受便幫;不接受便算。大前提這個金額對你來說不痛不癢,跌咗便算,就當作幫一個相識多年好友。這個價絕對值得!借錢次數事不過三。一次起,兩次止。幫得多就算每次有借有還也不知不覺磨損你倆之間的情誼,多無謂!我慶幸我媽對人生看通看透,在人生觀及價值觀給予無盡的分享,令我在現實生活及正面價值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成長過程中,自己跌跌碰碰,試過傷得焦頭爛額,但我仍然覺得這些「爛」經驗是很值得。因為今天的堅強是用昨日的受傷換來的,成就我的進步,學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