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捱過一個星期,又到小倆口可以放監的週末。本來天文台說上周六會下雨,幸好只是出門口之前下了一會兒,之後全日陰天而已,我們照計劃出發到一個常常乘車或轉車會經過的地方來一次新景點解鎖 - 陰澳灣、鹿頸村、長索@欣澳(村內環境寧靜,大家遊玩時要小聲一點,垃圾亦要自己帶走,不要影響到當地居民生活呀!)。 我們十點多到達欣澳站,在欣澳站A出口一直走到海邊,沿著石屎路向東涌方向行就對了(慢行的話行程大約兩至三小時,建議大家先在站內去完洗手間才起行)。點擊圖片放大 +2 🔻有加效果的風景相確實比較出色,不過我還是喜歡原色😅 🔻有人在岸邊垂釣,亦有人坐小艇出去撒網捕魚/釣魚 🔻我們的目的地在對面(一直以為要坐船仔才去到) 🔻隨意拍🦋 🔻越走越有秋天的氣色,暗紅色的植物如果茂密一點一定很漂亮點擊圖片放大 +5 🔻努力地拍攝雜草的卡卡🤣 🔻陰澳灣的signature vs 來來往往的列車點擊圖片放大 走了40分鐘左右回頭看已經走了很遠,繼續前行便是往鹿頸村的入口。點擊圖片放大 +2 沿著石屎路走了五分鐘左右會見到一個小路口下去一個小沙灘,大家看完相片後再決定會否花幾分鐘下去看看。點擊圖片放大 +2 拍完照後繼續行程,大概行多十分鐘便看到下去鹿頸村的樓梯,幾十級而已。點擊圖片放大 走完樓梯第一眼看到的是這個景象 - 一群遊客和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居住的屋子。點擊圖片放大 +2 當日見到的一批老友記結伴遊玩,雖然說話大聲了一點,但大家都守規矩,沒有亂動這裡的一切。老友記們常常叫“阿妹快啲過嚟,哈哈哈”,我有幾次以為他們想叫我幫忙拍照,之後才知道長者團當中有個年紀較輕的女孩子,他們還說有阿妹真好,拉低平均年齡😂。 🔻現在僅存的水上木屋,曾經也是別人“溫暖的家”。 🔻蟲蟲特攻,完全不怕人一路向我爬過來。 我們繼續前行,暫時還未有見到居民,只見到吹著微微海風的狗狗。點擊圖片放大 想不到這裡有個廁所,我們曾走進去但覺得小路太靜,沒有繼續前行,看不到廁所的蹤影。 到達第一家士多,是一個婆婆看店的,我想婆婆已經80-90歲了。點擊圖片放大 +2 🔻黑白的是否更有味道?點擊圖片放大 沿路走過去看到很多自家種蔬菜和植物,記住不要亂摘呀!點擊圖片放大 +2 再一直前行五分鐘便看到最後一個補給站,前面便是正在修葺中的鹿頸碼頭。碼頭旁有一條樓梯下去,沿著石灘便能前往長索島。點擊圖片放大 +4 🔻站在「港版天使之路」上看鹿頸灣,遠眺是屯門 剛到達長索島,我蹲下來專心在看寄居蟹,怎料一個剛在“片石”的小朋友將我當做大海,手拿一片石頭擲中我的大腿,我叫了一聲。小朋友的媽咪有向小朋友表示不可這樣做,但他們沒跟我說對不起,頭也不回就繼續前行,這是正確的身教嗎?我們沿著海邊多走一會便開始猶豫是否繼續前行,意識到自己有口渴+肚子餓的感覺便沒有堅持下去,決定沿路折返,回東涌吃午餐了。點擊圖片放大 在這裡停留了10分鐘左右,看到飛機在頭頂飛過,真的很想去旅行呀! 本來他想看看有沒有地方可以坐下來休息,聽聽海浪聲,可惜所有石都是濕的就沒有辦法了。 🔻很多很小隻的蟹 🔻回程時開始留意植物,由於我沒有相關知識,所以統一叫蟲蟲特攻點擊圖片放大 🔻不敢盪的鞦韆 🔻看來蕉不能吃,木瓜和桔子應該可以?點擊圖片放大 🔻努力收採收石蠔(有錯請指正)的婆婆,真的不容易呀 🔻另一奇怪的樹點擊圖片放大 +2 同一條步道,不同方向又是另一種感覺,我就以這張相做行程的結尾吧! 這三小時的行程,只碰到三個看似長住在這條村的婆婆,她們生活很簡樸,採蠔的婆婆感覺十分健談,希望他們能一直平安健康快樂。同時我亦希望🐻❄️🐻❄️先生也一樣能夠平安健康快樂,長時間作戰幾乎沒有休息的空間,令我十分擔心他的身+心,雖然這天只是短短數小時的戶外活動,但見到他可以暫時放低長期mon住CCTV的生活,好好放鬆,感受一下大自然都已經好欣慰了。這次我們完全沒有做過功課便來這裡,因為我一直以為這天的行程只走到欣澳站外長廊的盡頭便會完🤣,所以沒想過要準備水和食物,沒有留意潮汐漲退,連走過的地方有「港版天使之路」這個名稱我也是後來才知道,幸好行程也順順利利結束。儘管時代變遷,一些產業在現在的香港已沒有生產力,但不代表它不能保留。每個地方都應該珍惜屬於她的歷史,而不是刪除,希望將來不會只是在相片或影片中看得到這些昔日情懷。如果大家想了解多一點昔日的陰澳,ask google便有很多不同的介紹,這個短片是TBB的訪問,不過內容不錯,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