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亮劍 多公司退市警鐘響起 成立公司 投資者之所以在退市前夕仍不願放棄股份,多因存在僥幸心理。不僅不認為監管層會下刀,甚至還寄希望於公司能夠通過重組翻盤、股價大漲,並從中獲利 在退市新規實施business center兩年後,監管層終於祭出瞭第一刀。 11日,上交所網站公告顯示,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條例,決定終止*ST長油(600087)上市交易。這使得該公司成為退市新規Incorporation Company Services實施後首傢被強制退出A股市場的公司。 經濟導報記者註意到,截至*ST長油2013年年報披露日前5個交易日,持有該公司股份的股東為14.94 萬戶。此次上交所的公告,也令上述股東對*ST長油最後上演翻盤好戲的會計公司幻想破滅。 即便轉入新三板後仍有卷土重來的可能,不過也要等到2016年,而且航運業能否如期轉暖還很難說,多數想博垃圾股翻身的投資者此次受到瞭慘重教訓。13日,某券商分析師鄒曄對導報記者表示,*ST長油被強制退市意味著今後資本市場法制化、常態化改革方向不會松動,退市制度肯定會嚴格執行,A股不死鳥炒作成風的現象難再出現。 導報記者註意到,目前A股還有*ST海化 (000822)等近20隻ST股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其中*ST海化Hong Kong Virtual Office、*ST儀化(600871)等去年虧損都超過10億元,短期內如無重組或借殼消息,今年扭虧為盈的難度頗大,退市風險已然顯現。 心存僥幸 上交所11日在公告中表示,*ST長油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連續虧損,公司股票自2013年5月14日起暫停上市。該公司2013年年報顯示,當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巨虧59.2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0.97Hong Kong business億元。至此,*ST長油已連續4年虧損,達到退市標準。 根據相關規定,*ST長油將於4月21日進入退市整理期,股票名稱變更為退市長油,漲跌幅變更為10%。再經過30個交易日後,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交易。 同時,*ST長油也在11日晚間的公告中對此進行瞭確認。 這一消息對目前仍持有*ST長油股份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一旦進入退市整理,股價將會面臨大幅殺跌,連續跌停的可能性很大。鄒曄表示,該股停牌前1.6元/股的股價已屬低位,進入退市交易程序後,股價隻會更低,近15萬戶股東被套住的資金輕則腰斬,重則血本無歸。 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上述投資者之所以在退市前夕仍不願放棄股份,多因存在僥幸心理。不僅不認為監管層會下刀,甚至還寄希望於公司能夠通過重組翻盤、股價大漲,並從中獲利。一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這種炒作ST 翻盤概念的理論在市場中頗有人氣,不少投資者甚至專門盯住ST股。比如炒*ST長油的就是看中其央企背景,認為背後的中國外運長航集團肯定會出手相救。 誰知,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去年同樣出現百億元的大幅虧損,無力出手救助。同時監管層毫不留情的做法,也給上述投資群體潑瞭一盆冷水。 這一方面表明監管層推進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打擊瞭市場炒作垃圾股的不良風氣。13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楊春剛對導報記者說,*ST長油退市意味退市新規實施後,退出通道進一步完善,有利於資本市場發展。 並非個例 值得關註的是,在新規效應顯現的背景下,*ST長油並不是惟一一傢有退市風險的公司。 導報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市場上多傢公司都存在被強制退市的隱憂,其中*ST 海化、*ST 天威(600550)等20隻披星戴帽的股票近兩年虧損幅度不斷擴大,*ST海化、*ST天威、*ST儀化3隻股票2013年度虧損更是超過10億元。 值得關註的是,同樣有央企背景的*ST海化,前期也曾一度被市場看做重組熱點股。其背後實際控制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近年來頻頻對山東海化管理層及公司資產進行調整,也引起過業內多次猜測。 然而,各種重組傳聞均未被*ST海化證實,公司股價也一直在低位徘徊。 另有市場分析人士對導報記者表示,公司所處的堿行業產能過剩現象一直比較嚴重,需求低、庫存大的現象一直存在,雖然公司今年一季度有望扭虧,但整體單一的業務結構導致其抗風險能力孱弱,前景並不明朗。公司公告中更是一直未提重組預期,投資者應小心其退市風險。 當然,與上述公司相比,*ST超日 (002506)、*ST二重(601268)、*ST國恒(000594)存在的退市風險更大。如*ST超日就於11日發佈公告,提示公司股票面臨可能被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的雙重風險。 今後A 股市場退市將趨向常態化。楊春剛表示,雖然A股退市制度2001年就已經推出,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退市程序冗長,退市的企業很少,導致A股不到1%的退市率遠低於歐美等成熟市場,難以實現資本的健康發展。 *ST長油退市是個標志性事件,這意味著監管層將更加著意於不適者退出,提升股票市場的股權交易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楊春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