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特急通知:地方投融資平臺再清查 前一輪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解包還原剛剛結束,現在又要重新甄別、排查風險。8月6日,一傢上市銀行授信部人士表示,本已安排的休假計劃,也成為泡影。何時結束,還很難說。 銀行業知情人士透露,7月底,監管層在北京召開瞭關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清查甄別工作的座談會。8月初,監管部門即以特急通知的形式,發文部署新一輪平臺貸款的清查工作。 今年上半年,各傢銀行按照解包還原的要求,開展瞭平臺貸款自查整改工作。基本摸清瞭平臺貸款底數,並逐步落實風險緩釋措施。但在數據采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詳細分類的基礎數據統計仍不足。一位銀行業人士直言。 核算平臺貸款的詳細數據,成為新一輪清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前述知情人士透露,監管部門要求各傢銀行,逐戶建立臺賬,並對不同類別的平臺貸款進行定性甄別、分類處置,以有效緩釋和化解平臺貸款風險。 8月6日,一位熟悉清查工作的人士稱,工作安排非常緊湊;8月15日之前,完成銀政企及監管部門的四方對賬;月底之前,完成風險類別的劃分;9月10日之前,匯總全國數據。 現金流法則:誰需要追加擔保 此番再啟動調查,強調以現金流對還款本息的覆蓋程度為重點。前述上市銀行授信部人士表示,新一輪清查工作的重要變化體現在平臺貸款的風險劃分標準上。 在這份8月初的特急通知中,監管層要求派出機構和各傢銀行按照風險四分法,即全覆蓋、部分覆蓋、基本覆蓋、無覆蓋的標準對平臺貸款劃分風險類別。 而在7月底,最近一次關於平臺貸款,還是按項目三分法,即現金流全覆蓋、不能全覆蓋但第二還款來源充分、以及第二還款來源不充分進行分類。 業內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此番風險劃分的依據為借款人自身現金流占其應還本息的比例。其中,全覆蓋,這一比例在100%及以上,借款人自身現金流充足;基本覆蓋,這一比例在70%-100%之間,有少部分依靠財政擔保;半覆蓋,這一比例在30%-70%之間,部分依靠財政擔保;無覆蓋,這一比例在30%以下,借款人自身有少量現金流,但大部分依靠財政擔保。 根據這份特急通知的清查工作安排,在明確風險分類後,各行將四類平臺貸款進行分類處置。銀行業人士透露,首先,針對全覆蓋類平臺貸款,采用整體劃轉方式,即符合或整改後符合商業貸款條件的,納入一般公司類貸款。 其次,屬於半覆蓋類的平臺貸款,通過項目剝離、公司重組、增加新主體,經驗收合格後納入一般公司類貸款。 對主要以地方財政為擔保、以財政收入為還款來源的地方融資平臺,在保持原有債權債務關系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擔保主體,追加土地、優質企業股權、有效收益權等合法足值的抵質押品,緩釋信用風險。 第三,對無覆蓋類,閑置不用、挪作他用以及潛在風險較大的平臺貸款,將采取清收或退出措施。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監管層如此重視現金流對還款資金的覆蓋比例,乃是因為目前平臺貸款高增長勢頭雖然有所緩解,但平臺貸款整體代償性風險較大,表現為現金流不能完全覆蓋本息的貸款占比較高。 從有關部門掌握的情況看,在平臺貸款中,項目沒有現金流、財政保障能力較弱、或者貸款本身不規范的,大概占到20%多一些。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一位銀行人士分析,這部分貸款應屬於此次提出的無覆蓋類平臺貸款。 多位銀行人士稱,如何執行好風險四分法、項目三分法將是一個挑戰。 因為借款人的現金流與項目的經營性收入之間有差異,有些項目享受省級政府補助,這部分收入是否計算在項目現金流之內,需要給出執行標準。8月6日,一位大行公司業務人士直言,再如,一個平臺公司同時運作多個項目,或者項目本身就是包裝出來的,如何一一對應。 清查六步走 今年以來,我們分行持續的進行解包,目前還沒有結束。上述核數大行公司業務人士告訴記者,該減退的貸款,都已上報瞭計劃。監管部門經常發稅務來報表,一個平臺公司要填幾十項內容,而且有好幾套表。 但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上半年的解包還原中,出現瞭銀行對平臺貸款的認定標準等認識不一的問題。監管人士也指出,各銀行機構在整改工作中的進度和力度差異較大,詳細分類的基礎數據統計仍顯不足。 這正是這份特急通知發起的新一輪清查需要解決的問題。關鍵時點為8月底和9月10日。8月底,商業銀行需要完成對風險類別的劃分;9月10日完成匯總報表工作。業內人士給出瞭一份時間表。 本報記者獲悉,此輪清查將細分為六步。 第一步,分解數據。7月底之前,監管部門將上半年各行自查的平臺貸款數據分解到各派出機構,後者再將有關數據分解到轄內銀行機構,並組織各傢機構按照要求逐戶建立臺賬,落實整改保全措施。 第二步,四方對賬。8月15日之前,各行總行應分別公司註冊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地方政府、各級分支行、各監管部門派出機構就當地平臺貸款的有關數據進行核對,確保數據準確。 第三步,8月底之前,各行和各派出機構按照全覆蓋、部分覆蓋、基本覆蓋、無覆蓋的標準對平臺貸款劃分風險類別,提出處置方案,明確牽頭銀行。 第四步,匯總報表。9月10日之前,各地分支行將清查工作報表分別上報監管部門派出機構和各行總行。 第五步,統一會談。銀行人士稱,此項工作一般是由各地銀行業協會組織,按照平臺貸款餘額孰大的原則,指定餘額最大的債權銀行擔任組長,牽頭組織各債權銀行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商談並確定整改保全和分類處置方案。 第六步,現場檢查。今年下半年,監管部門的各級派出機構將對轄內平臺貸款整改情況進行專項現場檢查。 與此同時,銀監會的要求是準確進行貸款分類,足額提取撥備,爭取在三年時間內通過保全和核銷逐步化解大部分風險。銀行業人士表示,如果在三年內逐步化解分險,就不會對銀行盈利帶來較大沖擊。 銀政博弈 據本報記者瞭解,一大型銀行今office serviced年發放的項目貸款中,90%以上為續建項目,新上項目占比微乎其微。 這是今年以來,平臺貸款一直處於重壓之下的結果:新增部分幾乎全部用於續建項目,新上項目寥寥無幾。 一位大行東部分行人士告訴記者,當地尚無出現平臺公司不還錢的案例,但地方政府會要求銀行續貸,能夠新增當然更好,不過今年基本沒有新增平臺貸款。 與政府需求相左的是,根據前一輪清查結果,銀行正在制定平臺貸款減退計劃。但減退談何容易。 據我們的客戶反映,在貸款到期後,有的銀行會象征性的壓縮一部分,如2億元的貸款,會壓縮100萬、200萬元左右,大部分還是會續貸的。上述東部分行人士直言,銀行在地方,還是要看政府的。 他向記者進一步透露說,雖然在監管部門的安排下,每個平臺公司都有一個主辦銀行,他們會拿出一個處置意見,逐步壓縮貸款規模。但一般是屬地原則,由當地銀行機構與政府談,這怎麼談,所以隻能是象征性的壓縮一點。 這是銀政博弈下的無奈之舉,也是平臺貸款積重難返的真實寫照。 平臺貸款幾乎不太可能退出商業登記,隻能會計說逐步減少,或增速放緩。上述東部分行人士直言,有些地方政府的負債超過全年的財政收入,銀行馬上要求退出,政府沒錢,你說怎麼辦?加上政府投資的項目有持續性,不能建到一半就停瞭,有些項目還是省級政府,乃至中央的項目,需要地方財力配套的,是不能停的項目。 在7月底監管層召開的座談會上,監管部門也強調,防止在建項目出現半拉子工程。對此,2010年6月30前,經相關投資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完成審批、核準或備案手續,並已開工建設的項目,可妥善安排後續資金;對於符合法律和國務院規定可以融資的項目,以及經國務院核準或審批的重大項目,可暫繼續執行既定融資計劃,如城市軌道交通類在建項目。 經過清理,下半年,融資平臺貸款會適當有所反彈。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傢連平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