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而言,老撾這個名字可以由1996年說起。當年跟幾位大學同學一起坐火車到北京旅遊,一嘗踏足天安門的滋味。火車旅途中認識了一位獨自旅遊的美國大叔,他被公司辭退,領了一筆可觀的遣散費後決定跑到亞洲來。除了香港、北京,他還到過越南、泰國、柬埔寨,還有Laos。香港的大學生就是沒有世界觀,七咀八舌不知道Laos是什麼地方。當時不知哪來的靈感,我衝口而出「哦,老撾呀,好似係柬埔寨果頭的地方!」 這位大叔告訴我們老撾是個很窮的地方,但很值得去,有很多古蹟。說了一大遍,對我們來說當時北京已經是個「窮」的地方了,老撾還要比她窮?算了罷!大叔一方面對中國充滿好奇,另方面根本無能力介紹老撾有什麼吸引的地方不礙乎是窮和古蹟。回想起來,其實我相信他當時指的就是世界文化遺產琅勃拉邦。 二十年後的今天,繼村上春樹和項明生之後,我也真的踏足這片又窮又多古蹟的國家。其實這次旅程還有一項小任務,就是要為一本關於老撾的小書拍攝一些插圖。 由香港出發,兩個小時的飛機航程到河內,再轉乘內陸機,一小時後到達老撾的古城琅勃拉邦。年輕時沒有機會坐飛機外遊,但這次乘搭老撾航空的經驗,就好像坐時光機一樣將我帶回上一代的機艙。直覺告訴我,飛機的機齡超過廿年,雖然外表被翻新,但機艙內的坐位仍保留住歲月的痕跡,坐位是二/二兩排的螺旋槳小型飛機,而重點是座位還設有煙灰缸的呢! 抵達後,跟一般小型機場無異,乘客離開機艙之後要自行由停機坪步行進入入境大樓。太興奮了,從沒有機會跟螺旋槳飛機近距離接觸,由於人數不多,在無人理會的情況下,我在停機坪已開始拍照。機場是簡陋的,但辦理入境手續的電腦郤並不落後。看完護照,還要拍電子照片和打指模。領完行李,便看見有兩個檔口賣上網咭 —— 早知當地有這些檔口,便不用事前走遍鴨寮街買適用的上網咭了。 原先透過酒店預定好的機場接送車沒有出現,結果自行乘搭taxi到酒店 —— 其實是小巴,因為要和其他乘客一起成行,人齊才開車。由機場到酒店,車程只需10-15分鐘,一路上沙塵滾滾,因為根本不是我們槪念中「正常」行車的馬路。左探右望一陣子便已經到達酒店。反差太大了吧 —— 法式的大宅,還有紅色古董車泊在門前招搖,這種氣派又怎能跟「窮」拉上關係? 酒店前身是法國總督的大宅,由三棟木屋組合而成,當年因為天氣熱,閒時賣雪糕消暑,現在亦成為古蹟之一,並改建為酒店供旅客使用。酒店只有十五間房,以平房式設計,由老撾盛產的紅木搭建而成,內部大部份傢具也是以紅木為主,最令我驚訝的是浴室的地板和臉盆也是採用紅木製造。酒店的另一賣點是大大的露台,我們在那裡居高臨下(其實是一層樓的高度),看著街景乘涼、抽煙、小憇、吃水果和閑聊,實在是一樂也。 酒店的位置就在法國街的中央,沿著這條大街已經漫步就可以去到不少景點。在酒店休息過後,我們出動時已是傍晚。往前行約15分鐘便到達夜市,這兒和我廿年前到布達拉宮一樣, 神聖的宮殿下竟然是民眾市場。 一個一個紅色藍色的帳篷夜市就坐落在皇宮旁,售賣著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包括肥皂、絲巾、磁石、布料、民族服裝,不是泰國手信便是越南特產,唯一找到的本地特產是老撾的織布,款式和圖案跟泰國不同;另外是老撾咖啡,有些也包裝得挺特別。可想而知,老撾在旅遊業上發展出自己特色紀念品,種類還不算多。到了晚飯時間,旅遊網站介紹夜市中間有一條小巷,售賣當地美食,必去之選。我們不虞有乍,當然要去看看,結果只是拍了些照片便離開 —— 雖然有不少西方旅客在吃串燒喝啤酒,但面對那種衛生環境,我們還是正經地找個館子吃晚飯好了。 說到晚飯,必須要談談琅勃拉邦的食經。在老撾短短數天,除了酒店的精緻早餐外,的確無意中嘗到兩頓相當高質素的法國菜和瑞士德國菜。香煎魚柳乾身肉厚、芝士波菜批香脆可口、還有煎鴨胸肉嫩味濃。至於瑞士德國餐廳更是柳暗花明,步入小巷中跟經本地人住宅後正式進入時尚優雅的廳餐,室內有落地玻璃,看著室外的情景,舒適地吃一另一頓晚餐。那裡的薄生牛肉片是吃過最新鮮的;還有矮瓜卷配新鮮的香草。另外主菜我們要了德國香腸配薯蓉和香煎小牛柳卷配瑞士粉團。粉團是最不喜歡的粉麵類,但態度認真的他們將粉團炒香了,味道極野佳, 令我愛不惜手;最後還有奶凍作結。論食物,論環境,琅勃拉邦的西餐絶對令人難忘,值得推薦! 之後幾天,我們到了不同的景點參觀和拍照,香通寺、湄公河畔、西普山,還有清晨的布施儀式。來自四面八方的僧人,每天清晨便一個跟一個步行出來化緣,民眾(我們那一段路大部份是遊客)便坐在路邊向僧人送上米飯。清晨四時起來,除了參與布施外,更重要是拍攝布施的情況。那幾天下著雨,僧人不願上鏡,有些閃避鏡頭,又有遊客們跑來跑去,為拍攝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難。慶幸只用了兩個早上已經拍到可用的照片,後來終於可以晚一點起床吃早餐。 點擊圖片放大 四天行程中碰到的老撾當地人,即使是旅遊業的司機或是小販,仍然給人平實、樸素的感覺;不似其他旅遊國家的,早已受金錢的洗禮,心態凡事向錢看,叫人不安和防避;不知跟宗教有多大關係,抑或因為老撾仍屬清貧,老百姓未懂向錢看。在琅勃拉邦跑了幾天,最令人心境平和的是到處都是大大小小寺廟,相反警察局卻只是一個小舖位的規模,看來這裡的治安應該很好了吧! 今次同行的主編在旅程中給我講解了不少老撾與鄰國越南、泰國和中國的關係。作為內陸國的老撾,向外發展從水路還是陸路都必須要依懶鄰國。不利的地理位置,卻擁有豐富天然的資源,包括木材和象牙。為了經濟利益,只能將家產變賣?但變賣家產又真的能提高長遠的經濟效益嗎?與鄰國千絲萬縷的關係當中又應該如果自保自處呢?一個曾經被美軍扔下過億個炸彈的國家,到今天仍然有人民被當年遺下而未爆的炸彈炸傷。這個悲情的國家如何對外跟鄰國打好關係,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