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曾一度令教師厭煩,學生頭痛。“上課講課文,復習背課文,考試寫課文。考後忘課文。”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窒息了語文課應有的生命力,面對這一現象,我在初中語文課教學中,初步嘗試了“閱讀--討論--解惑--探索”四課型教學方法。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以主人姿態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提高覺悟 包括由本科課程到研究院不同範疇的學位課程, 旨在培育學生成為專業的護理人員, 透過科研增進護理知識。一覽護理學院本科課程、研究院課程及申請入學資格。課程包括護理學(榮譽)理學士學位, 護理學碩士學位課程等。。 一、閱讀課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所以,我先設置了閱讀課。一般是每一單元的第一、二課時,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和探索,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5分鍾左右的必要的啟發講解:或背名言、或講個小故事、或講個成語的來曆等,針對每課的具體內容,確定啟發講解的內容和形式,提出幾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 第二,指導讀書方法,為學生提供有效閱讀的路標和向導。關於讀書方法,我向學生提出了“三到”的要求,就閱讀的全過程來說要看到、讀到、寫到。所謂看到就是要快,要全。了解全貌,掌握全局。所謂讀到就是心到,邊讀邊思考。寫到就是要動筆進行點、劃、摘、記,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記憶。上述讀書法,從導言課開始逐步向學生介紹,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記好筆記,寫出體會,以推動學習向縱深發展。“發現問題,等於解決了一半”。這話很有哲理。學習中的問題,就是推動學習深入前進的動力。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的時刻,才真正開始了向這個問題的進擊。在學習閱讀過程中,為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四種方法。 1、聯系實際提問題。有些學生在閱讀《中國石拱橋》一文後,聯系實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見過文中那樣的橋嗎?古代的人造出的石拱橋,和現代人造出的形式各異的立交橋,那個更美、更先進?它們就僅僅像文中所說的‘天上的彩虹嗎’”?於是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關於各種橋的幻燈片(即自制的課件)和一些有關橋的圖片,這樣便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便加深印象。 2、反過來想想提問題。如學生在閱讀《口技》一文時,先放幾段有關藝人吹拉彈唱的錄像,再放幾段音樂,問“這幾幅圖畫上的人和錄音中那些人的演奏好聽嗎?為什麽?”“對,好聽,因為演奏技藝高超!”再提出“如果他們的演奏很一般,你願意聽嗎?”這樣反過來想想提出問題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增強記憶。 3、前後對照提問題。在學習《故宮博物院》時,首先介紹有關故宮的一些歷史,再出示幾幅有關圖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對照《蘇州園林》一文,向學生提出問題“兩文都力圖將有關的事物的各方面知識清楚明白地告訴讀者,但在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上有什麽相同點和不同點? 4、聯系各科提問題。如《氣候的威力》一課,先出示自己制作的課件----南極的冰川,然後讓學生聯系地理、數學、理化提出問題。當然,提問題的方法很多,這是普遍常用的四種方法而已。 二、討論課 閱讀課之後,我設置了討論課。討論課上教師把學生閱讀時提出的疑難問題加以篩選,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首先討論的重點力求符合教材重點和學生思想實際。有時圍繞對某個概念理解展開討論。 其次,提出明確討論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組織,具體指導,對學生要求勇於發表自己見解,虛心聽取和思考別人意見,在平等的氛圍中展開爭論或辯論,堅持真理。 第三,指導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把握討論題目的中心點;充分運用課本中的要點,針對討論題目進行分析,恰當運用已學文化知識和生活中的實例進討論,分析綜合,提出觀點。然後緊扣要點,理清思路,做出結論。 教師組織重點問題全班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各組代表圍繞重點問題展開全班討論。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應直接參討論,但應做到“引而不發”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起穿針引線、因勢利導的作用。在全班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產生興趣時,教師應作畫龍點睛的講解,使學生對問題有明確認識。 三、解惑課 討論課上的問題有的解決了,有的尚未解決,特別是全班爭論的重點問題,意見不統一,或理解不夠深透。這時,學生把希望寄托於老師,教師重點講解的時機到了。為此,我設置了解惑課,教師在課上的講解要力求生動有趣,言簡易明,擲地有聲,富有啟發性。 第一、教師講解的重點應放在“三點”上,所謂“三點”指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新知識的關鍵點;前後各節之間的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點,這些都是教材最本質的東西。 第二、教師的講解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興奮點是為學生普遍關註且同教材有緊密聯系的問題,教師應力求把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同學生的興奮點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愉快地進入思考過程。 第三、教師的講解要從形象入手,註意指導學生的思維方法。語文課上的內容和有關問題,都是屬於理性的抽象的,學生較難理解。教師應使學生以形象為入門的向導,步步深入的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道理。 四、探索課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應培養具有創造能力人。為達此目的,也就不能只要求學生做完幾道教師規定的練習題,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前進的能力。於是我就在解惑課後設置了探索課。做法如下: 第一、專題探索。每學習一課,都要引導學生運用有關知識,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思想問題,進行探索性分析,並在各自分析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第二、自擬複習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擬定本單元的復習提綱和自測題目。不搞束縛學生思想的所謂答案格式,而是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對具體題目進行具體分析,歸納總結出分析各種問題的思路。 第三、單元小結及寫小論文。指導學生書面表達每單元的知識序列縱橫結構,寫出學習每一個單元的心得體會,或小論文,初步聯系實際解決一些思想問題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總之,運用“四課型”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於學生牢固掌握知識;並有利於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轉化為覺悟;有利於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香港的 那麼多,我們怎麼才能挑選到適合父母的老人院呢?選擇長者家幫忙,不但可以挑選到最適合父母的養老院,還能夠免除轉介費,所介紹的政府老人院更是為不少家庭節約了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