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人的美學標準中,「黑」即是「老」,「白」就等於「美」。因此,我們女性的畢生美肌事業就是打造自己白裏透紅的水嫩肌。 想知道如何讓肌膚變白?如何判斷廣告宣傳內容是否正確?如何區分所謂的美容專家究竟是否專業?首先我們必須透過表面看本質,了解皮膚的結構應該長成什麼樣,才能讓肌膚看起來白裡透紅呢? 皮膚看起來是什麼顏色不是由單一因素而決定的,決於從角質層到真皮層的各種相關因素,例如: 皮膚表面光滑或粗糙: 想像一下,當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能看到波光粼粼的光線反射,就好像有人在水面上灑滿鑽石;而無論光線再強烈,凹凸不平的水泥路面,看起來始終晦暗無光。 我們的皮膚也一樣,決定皮膚視覺上是否明亮通透,由光線在皮膚表面的散射程度來決定,而皮膚表面的質感又會影響光線的反射率。簡而言之,表皮光滑的皮膚一定看起來比粗糙的皮膚更為透亮,這也就是為什麼皮膚粗糙的女生在粉底上妝之後,看起來膚色明亮,因為底妝幫助我們製造了一種鏡面效果。 角質層的含水程度: 與上述散射效果同樣道理,角質層的含水程度越充足,角質細胞越是飽滿,角質層就越是平整光滑。光線在平整的表面能反射均勻,皮膚看起來自然充滿光澤感。水份也影響了光線的通透性,皮膚水份越是充足,光線越是容易透過,皮膚看起來通透瑩亮。 角質層與表皮層的黑色素小體量: 大量黑色素小體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肉眼可見的色斑;而少量且分散的黑色素小體是無法被肉眼所識別的。例如,不同人種的黑色素小體含量和形態不同,黑種人的黑色素小體最大最多;黃種人的黑色素小體較黑種人小,但比白種人略大;白種人的黑素小體最細小。當然啦,不同人種的黑色素小體的顏色也各不相同。 皮膚油脂分泌情況: 皮膚油脂氧化造成面色發黃,就如同家裡的橄欖油儲存時間久了,看起來比未拆封時色澤更黃。大部分人都有類似的體驗:早上剛洗完臉的時候覺得自己是白白嫩嫩的仙女,下午就變成油膩的黃臉婆,這主要原因就在於皮脂氧化。 5. 氧合血紅蛋白跟還原血紅蛋白的量。 血液中的氧合血紅蛋白含量不足,會讓肌膚看起來蒼白無力,這就是為什麼有貧血問題的女生,膚色看起來特別蒼白毫無血色。我們的目標要成為白皙紅潤的美人,不是嗎? 我們了解了白透肌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皮膚結構之後,你能為自己重新訂立追求白裏透紅肌膚的護膚目標嗎? 祛除老廢的角質,使皮膚表面盡量光滑、通透。 增加表皮含水量,使角質層的細胞飽滿、排列盡量整齊。 預防新的黑色素小體生成,分解既有的黑色素。 控制皮膚油脂分泌量,調解肌膚水油平衡。 保持合理飲食,不要過度節食,預防貧血;適當按摩肌膚,促進血液循環。 你學會了嗎?今天開始,根據這些計劃,向美白發起挑戰吧! 內容參考自:《自己的肌膚自己救》 04/2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