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前深水埗配水庫落成,配水庫容量約9,900立方米,遠超當時的前油蔴地配水庫(約740立方米)和已拆卸的紅磡配水庫(約420立方米),可供應飲用水給九龍塘、深水埗及大坑東一帶居民。後來隨著容量大逾10多倍的石硤尾食水配水庫在1970年投入服務,前深水埗配水庫才在同年正式停用。 前深水埗配水庫被發現後,其整齊排列的花崗石柱,加上由紅磚砌成的半圓拱券及混凝土拱形天花,旋即獲譽為香港少有參照羅馬建築風格修建的建築。配水庫建在主教山山崗,整片混凝土天花由108條排列有致的花崗石柱支撐。而構成古典風靈魂的紅磚拱券,是以歐式砌法砌成,並模仿了羅馬的公共建築風格。配水庫現時經修復,泛黃的燈光更能突顯它的古典美。你在配水庫可感受由不同建築材料、線條及形狀構成的建築美學,排列有致的石柱、層層遞進的半圓拱券,給人感覺既莊嚴,又穩重,在香港亦能感受歐洲古典建築之美。 此外,配水庫亦藏有不少實用精巧的設計,大家恍如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與建築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