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的原理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針灸對痛症有幫助,例如尾龍骨痛。針灸刺激也可能激活下丘腦和垂體,從而產生廣泛的全身效應。已經記錄了神經遞質和神經激素分泌的改變以及中樞和外周血流調節的變化。還有證據表明針灸會改變免疫功能。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和其他生理變化中的哪些介導臨床效果。儘管為了解“穴位”的解剖學和生理學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但這些穴位的定義和特徵仍然存在爭議。更令人難以捉摸的是東方傳統醫學的一些關鍵概念的科學基礎,例如氣循環、經絡系統等相關理論,這些理論很難與當代生物醫學信息相協調,但在現代醫學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針灸患者的評估和治療方案的製定。當刺激“假”穴位時,也觀察到針灸的一些生物學效應,突出了定義適當的對照組在評估據稱由針灸引起的生物學變化的重要性。這些發現提出了有關這些生物學變化的特異性的問題。此外,在疼痛刺激、劇烈運動和/或放鬆訓練後觀察到類似的生物學變化,包括內源性阿片類藥物的釋放和血壓變化;目前尚不清楚針灸在何種程度上具有相似的生物學機制。許多因素可能深刻地決定治療結果,包括臨床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係質量、信任程度、患者的期望、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背景和信仰系統的兼容性,以及無數因素共同定義了治療環境。儘管關於可能介導針灸治療效果的機制仍有很多未知之處,但令人鼓舞的是,可以識別和仔細描述許多與針灸相關的重大生物學變化。在這個方向上的進一步研究不僅對於闡明與針灸相關的現像很重要,而且還具有探索人類生理學中以前沒有以系統方式檢查過的新途徑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