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母體內的雌激素、黃體酮及催乳素均會急升,使母體變為一個適合胚胎生長的環境。懷孕期間身體的種種變化,多屬正常的生理現象。懷孕期的不適大都只屬短暫性,孕婦不用驚惶。藥物可經胎盤傳送到胎兒的血液裡,影響胎兒。某些藥物更會令胎兒發育畸型,所以如非必要,應盡量避免服用藥物。如必須用藥,亦要經醫生處方才可服用。部分香薰精油並不適合懷孕期間使用,如有需要,請向醫護人員查詢。 1) 小腿抽筋通常由於肌肉緊張引起,常發生於孕婦休息期間,所以往往會影響睡眠。血液內的鉀和鈣過低亦會引致抽筋。若同時出現嚴重嘔吐,必須立即見醫生,接受適當的治療。 處理小貼士伸直腳,腳趾翹向天 預防小腿抽筋的小錦囊媽媽可以坐着,然後背靠枕頭或牀頭,足踝向上及向下擺動,然後向內及向外擺動,最後作圓形轉動,重複十次。 2) 靜脈曲張靜脈曲張是接近皮膚表面凸起的腫脹靜脈,通常見於腿部或懷孕期間孕婦的外陰部位。 處理小貼士避免長時間站立避免交疊雙腿的坐姿避免穿著高跟鞋。相反,建議準媽咪穿著平底鞋,促進腿部肌肉活動及血液循環。坐下時經常墊高雙腳,以舒緩不適睡眠時讓雙腿提高、用枕頭墊起足踝或將一疊書本放在床位下方,墊高雙腳除產前運動外,亦應多做腳部運動,如步行及游泳,會有助血液循環可穿著漸壓彈性襪。早上起床前,在床上穿上漸壓彈性襪,可防止血液集中在腳上,讓血液更易流到心臟 3) 腰背痛隨着胎兒逐漸長大,子宮和胎兒的重量會逐漸增加,孕婦脊骨和盆骨所受的壓力亦會逐漸加大,引致腰脊及盆骨位酸痛。 處理小貼士穿着舒適的便裝鞋,盡量避免穿高跟鞋注意站立及坐下的姿勢,保持脊骨挺直睡覺時側臥,並用小枕頭墊着腰部勤做產前運動物理治療及配戴托腹帶都可減低不適,嚴重者應請教醫生4) 痔瘡懷孕後期子宮隨着胎兒成長而漸大,令腹腔內的壓力增加,引致痔瘡出現。當自然分娩時,腹腔內出現的壓力會令痔瘡進一步增大,不過通常在生產後數月會會慢慢減退。處理小貼士攝取足夠水分及進食高纖維的食物,以防便秘可塗上外用藥膏減輕疼痛如大便有大量出血的情形,應請教醫生資料參考: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