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創業,其中一個頗多爭論、亦是我學生經常會問到的議題:開始創業後,真的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家人,貌似要犧牲很多東西。的確,創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投入的時間越多,只要方向方法正確,回報則往往會越大,這對與家人相處的時光,自然亦有影響。有些業務需要你親自督師,固然會花很多時間;有些業務需要處理很多人際關係,要經常外出見人,基本上創業要投入的時間,絕對比打工多。有些業務需要經常思考;即使肉身在家中,思緒都已經飄到十萬八千里遠。如果家人不是一起做生意,自然會覺得見面的時間變少。有些學生聽到這裡,或會在心中開始打退堂鼓,變回朝九晚五的打工族。我會告訴他們,太過「錫身」,不懂時間管理,是做不成生意的。殘酷的現實是,人無法兩全其美。你很難在努力創業的同時,還有很多時間做其他事情。要先苦後甜,以我自己為例,用了十年時間建立財富,足夠讓我以後自由支配時間。我濃縮了二十到三十歲的十年時間,完成了這件事,之後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或者有人選擇不走這條路,每天過得很忙,卻沒有積累什麼財富,這也是一種選擇。人生中真的可以留給家人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我認為關鍵問題是,你能否抽出最重要的時間來陪伴家人。假設你有位子/女,現在剛出生,六歲之前是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間,因為進了小學後,他也沒有時間陪你,一眨眼就到了中學,時間就溜走了。六歲之前的陪伴是最愉快的。做生意的人,在時間調配上更有彈性,上班族則很難做到這一點,總不可能請六年假,對吧?做生意者則可以靈活安排,哪段時間做事,哪段時間陪孩子,這是做生意的好處之一。這涉及到代價問題。做生意想要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脫離現實。閱讀這個專欄的讀者,應該都想獲得財富,想得到就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積累經驗和能力,才能成功獲取。有了財富,才有選擇權,才有時間上的自由,可選擇陪伴家人或做任何事情。這涉及到「代價」,人生就是要在時間、金錢和選擇權之間找到平衡。時間是創業者最寶貴的資產,因此我對時間很吝嗇,也會預先計劃好怎分配自己的時間。如逢週一處理思考的事,週二處理會議,週四的晚上可見人,週日則是家庭日等,只要訂立了便遵守。所以朋友們約我只能在週四晚上,若這週滿了,便延去下週,如此類推。若我們不去管理自己的時間表,別人便能輕易霸佔我們的時間,這樣也令我們在時間預算上變得低效能。創業上沒有一套方法可以適用於全世界,我走過的這段路,採取的方法,可以作為經驗分享,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