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令經濟下滑,而隨著各國採取寬鬆的貨幣措施,令通脹升溫,對小市民而言可說是雪上加霜。在高通脹的大環境下,大眾在日常生活中的面對購買力下跌,因此,以「保住身家」為大前題的投資法,可說是對抗通脹的首要法則!選擇對的資產投資,才能笑到最後!妥善投資 無懼通脹!通貨膨脹使金錢的實質價值變得越來越低,當貨品漲價,以相同的金額只能買到更少貨品,也就是貨幣貶值。因此,我們要懂得妥善投資,將金錢轉換成能保值,甚至能升值的資產,來維持我們的購買力和財富。 假設大家每月儲起HK$5,000,30年後賬面上可儲到 HK$180萬,但當每年通脹率維持在3%, 這筆資產實質價值只有 HK$116.2萬,貶值35.4%。相反,如果將每月 HK$5,000 用作投資,並取得4.5%的平均年回報率,資產便能增至逾 HK$243萬,絕對能減輕通脹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全球多國都有機會面臨政經動蕩,全球經濟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難免會受影響,例如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2022年的俄烏危機等,所以我們更需要投資保值的資產來避險,保證財富的安全。各資產門檻、風險、回報一覽當然,投資涉及風險,該如何投資最妥當?你要懂得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再看準入市時機。以下介紹 8 大保值投資資產,你可以衡量自己的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以選擇合適的投資方法。1. 貴金屬入場門檻:⭐風險:⭐⭐長期回報率:⭐⭐⭐⭐ 貴金屬的保值能力相對現金為高,一直被認為是對抗通脹的資產。貴金屬外表亮麗,而且獨特和稀有,無法人工合成,加上其耐氧化的特性,令它非常穩定。正因為貴金屬這些稀有和穩定的特性,令它成為人們追捧的資產之一,亦常被投資者當成避險工具,用來對抗股災和通貨膨脹,保值避險。 每當市場憂慮貨幣貶值時,資金便會流入貴金屬,包括黃金、白銀等。其中黃金更被視為最有力對抗通脹的資產。 可是,貴金屬不會產生利息,交易利潤來自買賣價差,而央行加息亦有機會令貴金屬的價值回軟。2. 債券入場門檻:⭐風險:⭐⭐長期回報率:⭐⭐ 債券是政府或企業用作集資而發行的借據。當投資者買入債券,即是借錢給發債機構,而發債機構一般會承諾在指定日期償還本金及利息,到期時投資者則可全數取回本金,是風險較低的收息工具。全球各地不少政府會對外發行抗通脹債券,供市民認購以保持資產的購買力。 在香港,最為人熟悉的是香港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以第8批 iBond 為例,設有2厘的保底息率,亦即保證每年回報2%。海外方面,美國抗通脹債券(TIPS)由美國財政部發行,特點是本金會跟隨美國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調節,當通脹率上升,TIPS本金部分亦會跟隨上升,派息也因而增加。 要注意的是,通脹上升會令債券價值進一步被蠶食,但中途沽貨亦有機會蝕價。即使持有債券至到期取回全部本金,但固定派發利息的吸引力亦有機會被物價上升削弱。此外,在選購債券時,記得要參考發債券機構的信貸評級,不同評級機構有各自的評級等級,以標準普爾為例,AAA、AA、A及BBB被視為高質素的投資級別,而BBB以下的評級則被視為高收益,但風險較高的債券。3. 收息股票入場門檻:⭐⭐(視乎股票而定)風險:⭐⭐⭐⭐長期回報率:⭐⭐⭐⭐ 股票除了能保值,更有機會跑贏通脹,通脹通常會令經濟及企業利潤增長,因而利好股票投資,讓不少投資者買入收息股票抗通脹。 不過投資股票涉及較高風險,加上公司不一定會派股息,投資者宜作深入分析,從長線投資角度審慎入市,並作合適的資產配置。選股時,除了要留意股息率高低和派息穩定性外,亦要了解公司業務可否跟隨經濟增長。 一般而言,金融股和地產股在通脹環境下,股價較大機會向上,而公用股有穩定的現金流,派息相對穩定,股息亦可用作對沖部分生活開支的上升。4. 房地產入場門檻:⭐⭐⭐⭐⭐風險:⭐⭐⭐長期回報率:⭐⭐⭐⭐ 買樓收租是抗通脹的方法之一。香港的消費物價指數統計中,住屋開支的權重高達四成,租金升跌對通脹率的高低有重大影響。房地產投資較穩定,只要懂得按地區、間隔、租務情況等條件選擇物業,報酬率一般會有保證。 不過,房地產涉及的交易成本不小,而且入場門檻較高,流動性低。因此,較適合資金充裕的投資者,採取長線的投資角度,以減低風險。5. 儲蓄定期入場門檻:⭐⭐⭐(視乎銀行而定)風險:偏低長期回報率:⭐ 定期存款可說是最安全的投資方法,銀行倒閉的機會較低,而且HK$50萬或以內的存款受到存款保證計劃保障,因此定存的風險偏低。客戶在指定時期把資金存放在銀行,期滿後可取回本金及利息。期限為1個月至長達數年不等,時期越長,能收取的利息便越高。 可是,如果客戶需要提早提取定存,則可能須向銀行繳交手續費並被罰息,故靈活性較低。此外,定期能否有效保值,還要還要看利率而定,如果利率較低,加上通脹升溫,反而會令資金鎖死和貶值。 如果選擇投資,可從港元定存和美元定存入手,在美元與港元的聯繫匯率下,匯價風險較低。6. 避險貨幣入場門檻:⭐⭐⭐風險:⭐⭐⭐長期回報率:⭐⭐⭐ 避險貨幣是指在經濟不穩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其價值,甚至能升值的貨幣,投資者傾向把資金放在較穩定及低風險的貨幣來避險。避險貨幣要有充足的流動性,而且發行國要有良好健全的經濟體系及穩定局勢。 可是,匯價取決於兩國的物價水準,其穩定性也有機會隨著各國的內部環境與全球局勢而有所變化,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投資者要時刻留意有關外匯市場和國際貨幣的新聞動向,看準出入市時機。 以下是市場常見的避險貨幣,以作參考: 日圓:是低息貨幣,長期維持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使其成為套利工具之一。日本也是全球最大債權國,日圓流動性高,政局相對較穩定,不易受戰爭或恐襲影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貨幣,美國經濟實力強大,國際的大宗商品及貴金屬都以美元結算,具有絕對的流通性瑞士法郎:是傳統避險貨幣,瑞士經濟穩定,金融體系健全,而且是永久中立國,不易受國際局勢影響,加上有充足的黃金儲備,加強貨幣的穩定性7. 商品入場門檻:⭐⭐⭐風險:⭐⭐⭐⭐長期回報率:⭐⭐⭐ 除了貴金屬以外,原油、玉米、大豆等各類大宗商品亦具備抗通脹的作用。由於通脹代表物價上升,而大宗商品則大多為能源或農業產品,此類資產的價格亦會隨著通脹上升。 可是,不同的商品的價格會因不同因素影響,例如戰爭會影響原油價格、季節和氣候會影響農產品的收成及供應等,會令價格較為波動。因此投資商品前,需要做好功課,了解影響該商品價格的因素,從而判斷出入市時機。8. 奢侈品入場門檻:⭐⭐⭐⭐風險:⭐⭐⭐長期回報率:⭐⭐⭐ 不少人會選擇另類投資,也就是投資奢侈品,如名錶、古董、名酒、硬幣等。原理和貴金屬相約,利用其稀有及供不應求的特性,推高產品價格,達至保值,甚至升值的效果。 要注意,不是所有奢侈品都能保值。以下是一些較熱門的例子:名錶方面,可考慮勞力士(Rolex)和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在名酒方面,可以考慮 Bordeaux Chateaux 的名酒。投資奢侈品需要一定的鑒賞知識,和對該商品的認識,購買前宜先做好功課,了解出售的途徑。此外,奢侈品或涉及其他費用,例如鑒定或保養等費用,升值潛力或不及原材料高(如黃金、白金等),而且入場門檻也相對較高,也需要注意保存問題。本文旨在講解部分理財投資概念,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取向,任何投資產品均存在風險,請先自行評估風險才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