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在網上聽音樂﹑下載音樂﹗最近發現居然連一套十幾張的<莫札特全集>也可以下載﹗真够誇張的﹗ 因為方便﹑因為免費﹑因為不需要為找地方存放CD而頭痛,大家都不太去唱片店了﹗ 實在不忍心看到香港的唱片店一家家的減少分店﹑收縮業務。 因為坐在電腦前的瀏覧和到唱片店裡的流連實在不能相提並論。 未到門前,耳邊傳來微弱的聲波,走進店裡,看著分門別類整潔有序的陳列架上排放著中西法日韓﹑無論是個人大碟或是原聲音樂,各種音樂種類﹑各個年代一應倶全。 光是穿插於貨架間欣賞那些賞心悅目的唱片封套也是一種享受。間或看到有趣的唱片,又可以拿起耳筒試聽,每每聽得自己嘴角不自覺上揚﹗ 感恩這世上有這麼動人的韻律﹗ 這是HMV給我的感覺﹗ 最後的腳步總是停留在Classical 那間小木房間中﹗ 不清楚用了甚麼建築原理,只知道一踏進房中,剛剛還在耳邊喧鬧的音響,頓時變成輕柔的樂韻﹗像是從煙霧迷漫鬧市踏進靜謐柔美的靈修之地﹗ 那裡為數不多的試聽器總會被我一一提起,才上眼靜靜地站著,感受那直達心靈深處的共鳴。 很多人都說這家店的唱片賣得比別人貴,但或許是它的選擇﹑或許是它的琳琅﹑或許是它的氣派﹑或許是它的氛圍﹑ 或許只是戴上耳筒傳來的那段感動。 每次每次,必定會一張唱片被我帶回了家﹗只因為裡面的某首歌觸動了我﹗即便知道在網上也必定聽得到,但被觸動的那一刻,你只想把它擁有好好珍藏著。 最近一次去HMV是零七年的最後一天,約好了好友在銅鑼灣吃飯,提前到達,照例溜到老地方去了﹗(新店比以前皇室堡的規模小很多﹗) 一輪自得其樂的駐足聆聽後,拿在手中久久捨不得放下的居然是我很少聽的爵士樂﹗總覺得這麼慵懶的調性不太符合我這種常常榨取時間的人﹗ 但音樂就是這麼奇妙,不知甚麼時候,突如其來的旋律讓你痴呆了,即便沒有歌詞又或不懂歌詞意思,在某一刻,你愛上了它﹗ 這間唱片店就是有這種魔力,讓我不必尋尋覓覓,緣份到來時會讓你遇見生命中的天籟。 是日裔巴西女子 Lisa Ono 小野麗莎為紀念巴薩諾瓦(Bossa Nova)之父Antonio Carlos Jobim(1927-1994)所出版的一張專輯。 看著黑白中帶著懷舊般暗黃色調的唱片封套,耳際傳來小野麗莎慵懶中帶著輕快的聲調,像談話般時而沉緩﹑時而歡愉,像細細的絮語﹑像活潑的燦笑。和一般的爵士樂很不一樣。心情隨她高隨她低。 回家上網找資料才知道這種音樂叫巴薩諾瓦(Bossa Nova)。 以下是Wikipedia 的小資料 巴薩諾瓦(Bossa Nova)是一種融合巴西森巴舞曲和美國酷派爵士的一種"新派爵士樂",承襲choro和samba-cancao的部分特色而又自成一格,乍聽簡潔輕快。巴薩諾瓦結構複雜;樂器的音階或和絃轉換的行進方式變幻莫測,往往乍聽下以為可以掌握旋律的起落和節奏 ,和絃一轉換後即捕足不及。 巴薩諾瓦(Bossa Nova)是葡萄牙文,Bossa是一種拉丁雙人舞節奏,Nova則是新的意思。結合起來,Bossa Nova就是一種融合了傳統巴西森巴(samba)節奏與啼樂(choro)的一種"新派音樂"。正統的Bossa Nova的起源是南美洲巴西土生土長的音樂,之後流傳到北美洲之後廣為爵士樂壇所喜愛,由美國爵士樂手大力推廣。也因此「Bossa Nova是拉丁爵士的一種」的這個印象,已經是後來的事情了。 巴薩諾瓦的字面意思是「新節奏」,原來是一種拉丁音樂,聽起來輕鬆柔和、慵懶甜美、浪漫性感。與傳統南美及拉丁音樂不同,它不像桑巴或倫巴(Rhumba)那樣節奏強烈,除擁有南美音樂的熱情外,還帶有一份慵懶和輕鬆的感覺。 巴薩諾瓦在1950年代末期的巴西興起。 1959年,由法國導演Marcel Camus執導的巴西電影<黑色奧菲斯>(Black Orpheus)勇奪康城電影節﹑奧斯卡﹑金球奬三項最佳外語片獎; 帶有巴薩諾瓦風格的電影主題曲「A Felicidade」和「Desafinado」風行一時,人們開始對巴薩諾瓦產生興趣。1960年代美國更掀起一陣巴薩諾瓦風潮,延燒到世界各地,影響了往後1970﹑80年代的電影及流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