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遊四國所有行程的地點交通行走線路都在香港細心預備妥當,無不一一了然於胸,唯獨在巴黎近郊的奧維小鎮,只能知道個大概,其不確切該如何轉車到達。 因此兌換車票回巴黎時,順口問問售票小姐 ‘Auvers sur Oise 這個地方真是是Van Gogh’ 待過的那個小鎮嗎? “Yes!!” 噢,還給了我們一張小小的火車路線表,Auvers 剛好在最邊緣的地方,再遠點地圖也看不到了。 幸虧問問,這張小地圖可是明天的救命稻草,沒有它,我是如何也見不著梵高一面﹗ 回程在Champ de Mars 下車,本以為會立刻見到這全巴黎最高的建築,誰知轉了兩個街口,才在林蔭中見到它的鋼條身影。大概在電視﹑圖片中看得太多太多了,親眼所見,並沒有太大的感受。 哦﹗這就是那座巴黎的代表建築了﹗ 為了迎接1889年的法國萬國博覽會,設計師Gustare Eiffel設計了它,原本打算博覽會後便要拆除的,而且巴黎人也覺得這鋼枝塔亮無美感可言,簡直嚴重跛壞整個巴黎建築的和詣﹗ 鐵塔建成後,那穿雲透霧的塔尖,優美的弧度,大家越看越喜歡,最終鐵沒有被拆除,反而成了巴黎的代言人。 若你喜歡,可以坐著升降機或步上鐵塔,從另一個角度俯視巴黎。除了聖心堂,這裡將看到另一個巴黎。 厚厚的雲層﹑低低的氣壓﹑天空越沉越低,纖幼優雅的艾菲爾鐵塔 (Tour Eiffel)卻像定海神針般穩穩地支撐著,讓你安心。所謂的頂天立地也不過如此吧﹗ 諾大一個戰神公園裡,寛廣的草地,修剪貼服的林木,只為襯托它的英明神武,堅毅不拔。 沒有鶴立雞群的錯覺,只有更威風。也許它的確和巴黎的大理石格格不入,但就像龍井之於蝦仁,檸檬之於雞塊,薑汁之於鮮奶,天南地北的兩種東西混合,出奇地合拍﹑協調,擦出絢麗的花火。 在鐵塔前又踎又托又踩又推,照了一大堆搞怪相,只有一張勉強可以展現於人前,嘻嘻﹗ 由於鐵塔太高太高,相片全部都得由低炒高才照得全相。在我們瘋狂照相之際,旁邊一家中東遊客怎麼也照不到全塔,很好奇我們怎麼能辦得到﹗﹗?於是由同伴出手,一take ok, 他們還稱讚我們是professional photogragher﹗﹗哈~~~哈~~~哈~~~~~立刻飄飄然起來﹗ 鐵塔前的塞納河旁有個小小碼頭,大多數的觀光船都從這裡出發,沿著塞維河觀賞巴黎醉人風光。 這樣的旅程自不在導遊小妹的考慮之列,無論去哪裡,都希望坐最少的車,走最長的路,用雙腳一步一步踏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心中最踏出最深邃的印象,細細感受最底層的生活,最真實的美麗,最徹底的面貌。 跨過塞納河,與艾菲爾鐵塔遙遙相對的夏祐宮 (Plalis de Chaillot) 建於1937年,同樣為另一次的巴黎博覽會而建。在這裡,可以遙望鐵塔,為自己加冕高高的皇冠。 平台上有賣雪糕的小攤檔,一心想著待會兒就可以去櫃員機取錢,而且旁邊坐著一對男女,吃得好滋味的樣子哦﹗€3.5一個甜筒,美少女二人組一人一口舔得津津有味﹗口水大交融,哇﹗幸好大家身家清白﹗ 夏祐宮裡是大大小小不同的博物館,我們新買的四日通行證全都可以免費進入,但還有一小時收館了,只好匆匆把剩下的雪糕大口咬下,含在口中,衝進航海博物館中,見識見識這八國聯軍之一是如何的船堅炮利,所向披靡﹗把清朝打得落花流水,割地求饒,把建了150年的圓明園燒成一片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