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3月30日,在荷蘭一條小村莊的一個傳教士家庭中,誕生了一位讓後世驚嘆的畫家 Vincent Van Gogh。 就在一年前,一位同名為Vincent的嬰兒夭折了,不知是無意,還是為了紀念早逝的兄弟,背負著同一個名字和幼年生活在哥哥墓園旁的梵高,飽受罪惡感的侵蝕,彷彿自己的生命是由另一個生命犧牺換來的,自己只是取代早夭的哥哥而苟活於世上。 天生的不幸造成日後莫大的陰影與傷痛。 1872年在海牙當畫商助理,初次接觸大量藝術作品,開闊了視野。 1878年以傳教士的身份在比利時鄉郊工作,目睹礦工的苦難生活,在心中烙下 深深印記,用碳筆描繪心中的震撼。 1880年因為認識了一位藝術學院的學生哈帕,開始立志繪畫。 1886年開始瘋狂創作,在巴黎,認識了許多當紅的印象派大師。沒日沒夜的創作。但孤傲的個性讓他無法融入其他人的圈子。 1888年,他選擇出走,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的阿爾小鎮,開始了創作的高峰。隆河的星夜,日間的向日葵,路旁的柏樹……阿爾自由自在的空氣讓他擁有最廣闊的藝術空間。 梵高說:“盡量多在戶外散步,並且保持對大自然的愛,因為這才是能深入了解藝術的真理之道。” 梵高邀請好友高更到來,與他分享房間﹑工作室﹑食物,他真心地希望兩個對藝術同樣狂熱的人能互相激出更大的藝術火花。 但梵高固執倔傲的脾氣讓高更感到退縮。二人大吵一場後,梵高割下自己的左耳送給一名妓女﹗ 這次事故後,高更離開了,原來心中熱情澎湃,苦心規劃的藍圖幻滅了。 他的身體一落千丈,間歇性發作的癲癇症讓他不得不進進精神療養院。 住院期間,他並沒有停止創作,反而更瘋狂地投入,所有的靈丹妙藥都不及創作來得更有效。 渴望自然的梵高抵受不住療養院的桎梏,在弟弟西奧的幫助下在1891年5月21日來到巴黎市郊的奧維。 雖然這裡一望無際的麥田讓他短暫舒緩情緒。但藝術的狂熱也掩蓋不了對生命的無力感。 1891年7月27日的星夜中,他在麥田中舉槍自盡,到29日去世。葬在麥田旁的公墓。 奧維Auvers就是這裡了,感受梵高生命中最後的時光,最孤寂的風景。 歷盡的重重波折是要考驗我對梵高的心意嗎? 奧維很小,不用半天也走得完。小小的白屋便是火車站,在月台上穿過一道半身高的木欄柵便到街上了,連驗票機也不用﹗真是純樸的小鎮﹗ 平常為了趕時間,趕景點,途中都是匆匆疾步而行。在這裡我要放慢步速,放緩心情,好好呼吸梵高生命中最後的氣息。 頂頭的艷陽照不暖我的心,順著奧維窄窄的主幹道一步步接近梵高的世界,心裡也一步一步地沉緩。竟有點怕自己會抵受不住將要到達的時刻,是喜悅或悲愁? 路旁的樹影中,發現一個名叫 <文生公園 >的小花園。信步而至,樹木婆娑中,一塊小空地上,竟立著一個青銅雕像,瘦弱的身軀背負著沉沉的畫具,絕望的面容上,目光像是沒有焦距似的望著遠方。 他是那麼熱愛畫畫,把他對人間的疾苦﹑對生命的悲慟,對自然的眷戀,統統透過畫筆和顏料滲到畫布中。 只是,為甚麼世上沒有一個人能看透他畫中澎湃的激情,感受他內心的苦苦掙扎呢﹗ 世上再沒有人了除了弟弟西奧,終其一生默默支持梵高。 梵高說:“我不要譁眾取寵,奉承俗眾,雖然有時我也會想因循陳腔濫調,但再經思考,我是勇敢說不,我要忠於自我,完整地表現我的畫,即便有點粗糙,但卻真實不造作﹗” “我將我的生命都投擲在畫布上,繪畫也是我生存的唯一目的﹗” 一個如此熱愛繪畫的人,世人怎麼會把他孤零零地丟棄在荒野中? 他發自內心深處的吶喊又有誰聽得到? 那種無助與絕望,你能感受到嗎? 用繪畫成就了一生,不理會別人的目光,只是專心創作,梵高注定要孤傲站在荒野中,獨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身旁沒有一個人﹗ 對自己的夢想苦苦的堅持,不管世人的目光。是我愛上梵高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