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女兒 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 by Kim Edwards 這是一個關於決擇的故事 一位骨科醫生,娶了年輕貌美的太太,他們的孩子也即將出生了。大風雲的深夜裡,小小的診所裡沒有婦科醫生,他只好和一位護士一齊迎接他的孩子。 漂亮的小男生呱呱墜地,醫生和太太都好高興他們擁有一個兒子。但在沒有超聲波產檢的1964年,大家都不知道肚子裡還有一個嬰兒。 當醫生把嬰兒順利接生下來後,看著手中這個粉嫩的小生命,黑黑的頭髮﹑微微上斜的眼睛,扁扁的臉龐,旁人都覺得是個可愛的女孩,但醫生的專業知識告訴他,這是一個 "唐氏綜合症" 的小孩﹗當年醫學界對這個病的認知是:發育遲緩﹑智障﹑心臟功能不健全﹑活不過三十歲...... 面對剛出生健康的兒子和不健全的女兒,醫生決定把女嬰交給護士送到療養院去,並且對麻醉過後的太太謊稱女兒一出生就去世了。 護士把女嬰帶到療養院,但院裡的設施和環境很不好,沒作太多的考慮,她把女嬰把回家自己撫養﹗ 醫生己去世的妹妹從小就有心臟病,無法和普通人一樣生活,而一家人也為此很常常難過。決定送走女兒是因為不希望自己的家庭也要經歷一樣的痛苦﹗ 護士把嬰兒私自撫養的消息讓他很震驚,每隔一段日子,便有一些女兒的生活照寄到家裡來,這些照片讓獨自承受掩埋秘密充滿自責與內疚的醫生帶來一絲的安慰。但與太太和兒子的關係卻始終隔一道牆。 十八年後,小女孩很健康地成長,除了智力發育不及一般人以外,她還是個可愛的女孩。 護士重遇醫生時,她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傷心的時刻,但是,你也錯過了許樂的時光﹗ 也許這本書想說的是:儘管需要去面對太多的難過,但女兒成長的一點一滴都錯失了﹗不要因為孩子有任何的缺陷就把他們輕易放棄﹗ 難到世上的事真的可以這麼簡單,難道生命的選擇就可以如此輕易嗎? 在以前的病房工作時,看過太多這樣的小朋友。他們大多數都是住在專為他們而設的療養院裡,有的己經被父母遺棄,有的父母只是週未有空的時候才會帶他們回家或去探望他們。 難道說這些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在自己身邊成長嗎? 要知道養育一個有先天性問題,特別是智力有缺陷的小朋友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和精力,就算父母對孩子充滿無盡的關愛,但身邊的人呢? 就算不是有心或有意,大家看到不正常的小朋友,總會不自覺地流露出異樣的眼光;家裡的親戚﹑身邊的朋友﹑工作的同事﹑對門的鄰居﹑所有你必須面對的人的眼光,是你精神最大的負擔。而且照顧這些小朋友你必須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時間,那是超越你想像的負荷﹗ 如果家裡還有其他的小朋友,那你有沒有考慮到他們面對這樣一個兄弟姐妹的感受,還有他們的朋友。 當你年老無法照顧他的時候,他能做簡單的工作嗎?能自理生活嗎?如果智障的程度不是太嚴重,相對的,他們也要承受面對其他人的眼光和態度﹗ 相反,在療養院,他們得到專業和針對性的照顧,可以面對相同情況的小朋友,根據各人的程度學習不同的技能,也許這樣會過得更快樂。 有的父母是因為不想面對這樣的孩子,有的父母是因為家庭情況不能負擔照顧這樣的孩子而把他們送到療養院。也有的父母堅持在家中照顧。 不論做出哪一個選擇,都不是輕易做得到的。 太多太多的考量,太多太多的負荷,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想把他留在身邊而己﹗﹗ 或許有人看完這本書會指責那位醫生狠心放棄自己的女兒﹗ 但我覺得沒有任何人有權利指責父母該如何撫養這些孩子,每個父母都必定十分疼愛自己的子女,萬不得己,沒有人會忍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