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因為一個朋友而認識梵谷,看了梵谷的生平和畫作,漸漸開始瞭解和喜歡他,到最後瘋狂愛上他﹗ 在巴黎尋覓他的最終生活的小鎮和埋骨之處。 在巴黎奧塞博物館第一次親眼看見梵谷的畫,在洛杉磯再次尋找梵谷,在紐約三度站在梵谷的面前感受他對生命對繪畫的熱情。 這裡有著梵谷最精采的畫作,對梵谷迷來說,真是天堂般的美好﹗ Self - Portrait with a Straw Hat (1887) 梵谷自畫像,你看到他眼神的執著嗎? Sunflowers (1887) 怒放的向日葵,鮮黃與寶藍的色差對比就像他對生命的強烈的熱情。 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 (1889) 孤獨直指高空的柏樹,天空中翻滾的雲海,是他最孤寂的內心包藏著最洶湧的熱情。 Irises (1890) The Potato Peeler (1885) 比利時鄉郊的礦場裡,貧苦的鄉民辛勞工作只能賺取微薄的收入,薯仔是他們唯一填飽肚子的食物。 黑暗的色彩是象徵著他們生活的暗面和困苦﹗ The Flowering Orchard (1888) First Steps, after Millet (1890) 米勒 (Millet) 是梵谷最欣賞的畫家,米勒最擅長繪畫農家的簡樸生活。 梵谷也複製了部份米勒的作品。 Oleanders (1888) L'Arlesienne : Madame Joseph-Michel Ginoux (1888) La Berceuse (Woman Rocking a Cradle; Augustine-Alix Pellicot Roulin) (1889) Olive Orchard (1889) Women Picking Olives (1889) Bouquet of Flowers in a Vase (1890) Shoes (1888) Vase of Roses (1890) Georges Seurat (1859 - 1891) Study for '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 (1884) 大碗島的星期天,是秀拉以點墨法創作最成功的作品。 一直很想找到這幅畫,想不到在大都會博物館遇見。 Claude Monet (1840-1926) Water Lilies (1919) 莫內二百七十幅的睡蓮圖遍佈世界各大博物館,名副其實總有一幅在左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