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紅岩廣場,因為沒有直達的巴士,再者時間也有點趕,因為停留的時間比小妹原本計劃的多了一個小時,所以我們只好坐計程車到附近的磁器口古鎮﹗唉,小妹果然是不喜計程車,聽語氣,好像這計程車有多委屈似的﹗ 因為距離真的不遠,也不過是八個大洋的計程車費,小妹就不要不開心了啦﹗ 磁器口古鎮牌坊前拍個照,笑一個嘛﹗忘卻剛才的沉重灰暗心情,笑~~~~~~ 磁器口古鎮始建於宋代(公元998年),原名龍隱鎮。清朝初年,因為出產的青花磁種類多,樣式漂亮,後來漸漸便改稱為磁器口鎮了。位處嘉陵江邊上的重要水陸碼頭,曾經“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灯”,繁盛一時,美譽為“小重慶”。 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在磁器口,古建築不是很突出,不過地道的小吃卻是一家接一家。其中最出名的是:麻花﹗以前就聽過天津的麻花很有名,不過覺得硬硬的不好吃﹗不過既然古鎮的麻花那麼有名,牌坊前就有一家,就買來嚐嚐吧。 這裡的麻花可以試吃,入口微溫,顯然是剛剛才新鮮炸好的,入口香、酥、脆、爽﹗好吃﹗ 因為旅程才剛剛開始,往後的日子裡穿川過省上山下江的,買了也懶得抬著走。所以只買了半斤過過口癮算了。 因為實在太好吃了,所以回家後小妹也搜索了一下這家陳昌銀麻花。原來是個很勵志的創業故事哦﹗老板本來是重慶合川鎮的人,因為兒子考上了重慶大學,所以全家就搬到重慶市來住了。當時全家只剩50個大洋,工作也找不到,只好做起搬運工人。有一天看到別人在賣麻花,便自己學著做,經過多番試驗後終於做出又香又酥脆的麻花。此後晚上炸麻花,早上挑著沿街叫賣。機緣巧合之下,2000年重慶市要發展磁器口,要引進一些特色小吃,便看中了陳昌銀的麻花,讓他在這裡租店鋪賣麻花。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古鎮還未發展起來,遊人不多,經營很慘淡,幾個月後,因為大力宣傳,人流一下子增加很多,大家嚐過陳昌銀的麻花後都紛紛購買,假日人氣旺的時候,甚至要每人限購﹗創下了每年營業額超過100萬的佳績﹗ 只要用心試驗,認真經營,就一定會有回報的﹗ 冰糖葫蘆應該是北方的小吃,不過現在好像是在哪兒都能看得見。常見的冰糖葫蘆都是山楂做的,現在是甚麼都可以做餡了,士多啤梨﹑紅棗﹑提子﹑雜果,色彩繽紛煞是好看﹗不過小妹不好甜食,看看就好,進食則免了﹗ 糯米糕,兩個大洋一筒。把糯米放在兩片竹筒之中,再用橡筋把竹片紮緊,放在熱水中蒸熟。客人買了糯米糕,店員把竹片拆開,拿著竹簽像吃雪條一樣大口大口地咬著,微甜軟糯,很對小妹的口味,世間上一切用糯米做的東西都是小妹的最愛哦﹗ 小妹的行程裡通常沒有安排膳食,今天就沿街嚐嚐小吃吧。 除了美食,各式各樣的工藝品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弓箭?﹗雖然造型精緻,可是這年頭誰會買弓箭呀?就算是拿回家當擺設也得配合一下家裡的格調吧? 畢竟是女生嘛,我們還是對這些簪子,項鍊,耳環比較有興趣﹗超喜歡這種民族風格的東西,雖然買了回家也不會戴,可是就是忍不住買了一些﹗拿在手中看看也覺得歡喜﹗ 近來中國各地都興起了一股 "古鎮熱潮",任何地方只要稍加改建,再冠上 "古鎮" 的名目就可以發展成旅遊業。 有的人不以為然,認為是做假。小妹倒認為不是壞事哦,當然不是在一塊空地上造出一個古鎮,若只是把一些很有歷史的村莊加以整修維護,既可以保護原來的古建築和風格,又能讓城市人放假的時候可以去這些鄉郊的地方放鬆一下心情返璞歸真,又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這大街上一家挨一家的店鋪也養活了多少家庭的生計。 又來一家陳麻花,看清楚一點,這家是 "陳建平麻花" ﹗同樣的陳麻花,卻是兩個不同人開的店喎﹗自從陳昌銀麻花開業後,先後有八家不同的麻花在這條大街上開業。 每一家都自稱是:陳麻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姓陳。還是看陳昌銀的陳麻花做出了名堂,才跟著來分一杯羹。 這家不姓陳了,姓夏,便叫:夏麻花。 既然有免費試吃,我們也嚐一下吧,其實味道差不多,因為都是新鮮炸起的,一樣的香酥脆口。麻花其實是很悠久的民間傳統小吃了,所以也不存在甚麼版權抄襲的問題,各人拿出自家的看家本領,把麻花做好。食物最不會騙人的,好吃與否,一試便知高下。生意不及別人的?那就想想辦法改良做法,也算是一種良性競爭吧﹗ 這家叫陳建平的,來頭應該也不少,人潮洶湧,以為到了維園花市﹗ 走著走著,空氣中突然瀰漫著一股刺鼻的味道,原來是一間賣辣椒的店鋪,曬乾的辣椒味道不大,只是那成堆成堆的花椒著實讓人頭皮發麻。試過把一粒花椒放進嘴裡咀嚼,接下來的十分鐘裡,小妹的舌頭除了發麻,根本感受不到任何感覺﹗只是一粒小小的花椒就把小妹給麻倒了,可見此物的厲害之處。而且空氣中的味道如此之重,也證明這花椒很新鮮,力道更是不容小看﹗ 這份大姐拿著一個穿孔的篩子在篩粉槳,很有趣哦。看她來回篩幾次後,便把篩子轉向身後的熱水缸,不用手拉不用機壓刀切,細細的麵條就這條篩出來了囉﹗在熱水裡煮一會兒就熟透可以撈起上桌了﹗怎麼有這麼聰明的方法呢﹗讚囉﹗因為這表演實在太棒,所以我們決定在這裡吃一碗傷心酸辣粉。麵條很軟很滑湯底配料夠酸夠辣,小妹吃得超痛快的﹗ 吃飽飽了,又繼續逛古街看好趣的玩意兒。 兩位大叔拿大槌一人一下輪流敲打著木板上的杏仁碎和芝麻,把它把敲得又扁又結實。又是一道民間小吃,小妹戲稱它為:表演美食。 看看,這些又圓又扁的芝麻杏仁餅就是用剛才方法壓出來的哦﹗還是黑芝麻在上面貼上字,中英並存,太好玩了﹗ 今天是星期一,可是古鎮大街上卻依然是人丁興旺得很,只見路旁有一條小路明清風情街,為避開擁擠的人潮,進去瞧瞧吧。在這條不太長的小巷子中,給畫了43幅明清時期集市上屠夫﹑剃頭匠﹑婦孺﹑賣貨郎中﹑江湖術士﹑茶館﹑店鋪的百業百態。 想不到在這窄窄長長毫不起眼的小巷中能看到這麼細緻的畫作,賞心悅目之極﹗最妙的是,遊人們似乎都忽略了這個好地方,整條巷子只我們二人,小妹便可放慢腳步,安心細心地欣賞當年的江湖百態﹗ 「寶刀也有淒涼意,風浪江湖不易行」﹗ 本以為這裡己經是旅遊區了,想不到小巷子的盡頭卻是一間小學﹗連學校的門面都那麼古色古香,真是典雅﹗ 打更公公﹗ 這裡便是當年十分興旺的龍隱碼頭,雖然鎮名改為磁器口,不過碼頭的名字倒是維持了原本的。 這首<磁器口賦>,小妹節錄了一點再自行重新改寫。 當年三山熙攘,四街繁忙,石板路旁,貨棧千廂。風行百貨,雲集萬商。昌期景運,泰象高驤。河灘火爆,萬眾喧喧,江湖奇巧,九流三教。晝里千人拱手,夜來萬火流光。 如今山有常形,水無故態。昔日勝景,而今安在?一石一瓦,皆留掌故;片言隻語,盡是當初。夢里佳境,何曾生疏!指望繁華,還如昨昔;要知當年輝煌,還看今朝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