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 5 - 15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小妹之前一直以為是武漢,無他,只因武漢比較出名嘛﹗我們的綠皮火車停在長沙站,長沙也和其他有高鐵通過的城市一樣,有超過一個火車站,除了普通火車站外,還會有一個專為高鐵而興建的高鐵站﹗所以訂酒店和規劃路線時都要看清楚哦﹗ 才早上六點多便來到長沙站,幸好在出站口旁邊就有一家24小時的麥當勞,吃了十一的四川菜,湖南菜,在回家的這一天,要吃吃自己家鄉的味道﹗雖然麥當勞在世界各地都能吃到,可以因為是從小吃慣的東西,感覺就像是媽媽的家常菜一樣,有家的感覺﹗ 有時候許久沒吃,總是會想念它的味道﹗而且麥當勞最大的好處是沒有太過" 殷勤" 的服務員,即便是一個人也能吃得很自在愉快,也是歇腳的好地方﹗ 在麥當勞吃過早餐,休息好,把不必要的行李通通打包好,便拿到車站的行李寄存處寄放,不論行李大小,一律15個大洋一件﹗寄好行李,輕裝上路囉﹗最後一天的長沙旅程,小妹可是安排了很好的文化路線﹗第一站是嶽麓書院﹗ 就在火車站廣站前就是汽車總站,找到"游1路" 便可以去嶽麓書院﹗大陸很多城市都規劃了旅游公交路線,會行經大部份旅遊熱門景點,方便得很哦,價錢也和普通巴士一樣,2個大洋﹗ 在整個嶽麓山上,除了湖南大學,還有不少名人的墓園,最出名的當然是蔡鍔和黃興啦﹗不過小妹的重點卻是比這更有名的嶽麓書院﹗ 湖南大學的前身便是嶽麓書院,1926年成立的大學,也是名人輩出﹗曾國藩﹑左宗棠,蔡鍔,叫出來的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哦﹗ 經過山門,往右走,穿過一條竹林小路,在枝繁葉茂,葱葱籠籠之間,隱隱看到一些綠瓦。這裡便是嶽麓書院,早在北宋年間 (公元976年)興建,是古代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宋真宗御賜的 "嶽麓書院"四字真蹟, 並賜經書等物,嶽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皇帝御筆的“嶽麓書院” 四字禦匾,如今還穩穩地掛在書院的正門上方。 大門兩旁懸掛有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湖南古時為楚國屬地,楚國自古人才輩出,精英無出其右,而楚國之地的有識之士才幹之人,皆出自於嶽麓﹗如此自負的一對對聯,正正是書院對自己的學問研究最深的驕傲與自豪﹗ 講學大廳中央懸掛兩塊鎏金木匾:一為“學達性天”,由康熙御賜,意在勉勵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原額被毀,1983年依康熙字跡重刻;二為“道南正脈”,由乾隆皇帝御賜,這是皇帝對書院傳播理學的最高評價,表明了嶽麓書院在中國理學傳播史上的地位,此額並非復製品,而是原物哦。 就在這講學壇上,每半個月都會有院長講學,其餘時間則學生們自己鑽研學問或相互切磋辯論,而因為書院的名聲,附近很多大地立也很樂意捐助,有的也會把田地免費租給學院耕種幫補收入﹗學生在這裡免費食宿,可以專心做研考,不必擔心金錢的問題﹗ 在1165年,著名理學家張栻任主教,兩年之後,中國歷史上最最著名的理學哲學家朱熹來訪,與張栻論學,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朱張會講”。前來聽講者絡繹不絕,時人描繪“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會講之後,岳麓書院名聲更加遠播。朱熹的大名在中學的課本裡看過很多次,第一句介紹便是:宋明理學家﹗在諗詩詞文章時,發現很多的經書學著詞句的見解和注釋都是朱熹的版本,而且見解都十分獨到且深入精闢﹗ 研讀經書不再是死記硬背前人的筆記心得,而是要不斷地去研判考究書中的道理,得出自己的見解﹗很多人都批判現今的"填鴨式教育" ,但若我們無力改變教學的方式,考試的制度,那就得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讀書的方法﹗在枯燥之中找出讀書的樂趣看書的習慣啦﹗ 做學問須得嚴肅認真去做,還記得在一個電視上看到國學大師饒宗頤的訪問,時年九十多歲的大師每天還是花很多時間鑽研學問,往往足不出戶,整天埋頭苦幹﹗ 問道:這樣很枯燥嗎? 答曰:不,做學問原就是一件很個人的事,須得很孤獨地去做才能心無旁鶩,專心致志才能做得成功才能做出成績﹗愛好研究的人不會覺得枯燥,因為鑽研自己醉心的學問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偶有心得便歡喜得很﹗ 凡事只要全心投入,認真專注,便必定會成功﹗小妹雖然惰性不少,可是一旦下定決心要做的事,便必定會盡全力努力做好,不是說做幹些甚麼大事業,即使是旅行﹑爬山,全心全意去做便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愉快和成功感﹗ 做學問就是要求真求是﹗不光是研究是實事求是,做人也應該要實事求是,追求真理﹗ 真相有時會很殘忍很難接受,但即便是如此,小妹也寧可要真相﹗血淋淋的真相總比裏著蜜的腐肉來得好﹗ 人生充滿了許多假像,處處都是披著羊皮的狼﹗外表看起來是謙謙君子好好先生,實則不然﹗沒有人能看透那一張張笑臉背後究竟藏著怎樣虛偽的心﹗每個人都有不可宣之於口的秘密,但無論是多大的秘密,只希望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心,只有自己的真心它從來都不會對你說謊! 在學院中最高的一座建築物是"御書樓" ,這個牌匾同樣是宋真宗親筆﹗清代時藏書量超過14000卷﹗不要以為這御書樓現在只是一座擺設,裡面可是有五萬冊的書卷,供古籍圖書館供書院教研人員使用呢﹗ 可是這藏書樓不開放參觀,不要能在此樓中捧卷細讀,又該是怎麼一番滋味呢﹗? 雖然我們看到的嶽麓書院建築群己經不是當年的初貌了,但即使這一千多年來書院被七毁七建,毁去了建築,毁去了學堂,毁去了藏書閣,卻不能毁去書生學者們對學問研究的至臻追求的熱切之心﹗ 現在的嶽麓書院並非一座虛有其表的古蹟,而是延續著它高等學府的地位,這裡是湖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國學的研究所﹗ 磚牆綠瓦,樹柳成蔭,鳥語花香,曲徑幽蘭,在長沙市中心的小山丘上,有著一座千年學府,它遠遠躲開著世俗的塵囂,保守著它原本的味道,堅持著朱熹追求學問真理的態度,能在如此古色古香的樓堂之間讀書做學問做研究,感覺無論是氣氛氣息上都更靠近古時氛圍﹗ 而見證著書院被七毁七建歷史的,就是門前這株己有817年樹齡的古樹﹗雖然不太粗壯的樹幹己漸漸支撐不住頂上的枝繁葉茂,當局不得己要在旁邊堅立一枝鐵桿以作支撐,為了不影響外觀而特地用一些翠綠的塑膠葉子把粗粗的鐵桿緸繞起來,讓它看來更能和古樹相融而不致太突兀﹗不過看看樹頂那些青翠的枝葉,看來這八百年的古樹生命力還頑強得很哦,應該還能陪書院一齊繼續見證著無涯學海中的滄海桑田﹗